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

“沒有去過盧克索就等於沒有到過埃及。”這是埃及人經常講的句話。盧克索位於埃及首都開羅以南670公里處,有“上古埃及的珍珠”之稱,是最能代表古埃及文明明的文物古蹟薈萃之地。盧克索建於古城底比斯的遺址上。在第十七王朝朝時期,埃及因位置處於盧克索斯人統治的中心而逐漸聞名於世。當盧克索斯人被驅驅出埃及後,底比斯城就成為新王朝的都城,開始了埃及最強盛的時期,即新正國時代。當時的底比斯十分繁榮,人口達10萬。城市規劃得很好,光城城門就有100多個。

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

希臘大詩人荷馬曾在詩中讚歎它是“一百扇城門的底比斯”。第十八王朝的統治者雅赫摩斯開始擴建這座城市,並陸續修建了大批廟宇、雕像和墓地。古埃及人崇信太陽神,按照太陽東昇西落規律在尼羅河邊興建這座城池,東岸是活人的城,宮殿如雲,廟宇森列;西岸是死人的城,陵寢深深,珍寶深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盧克索屢易其名。據說,古代埃及人把它稱為“瓦賽特”,因為它象徵著王位和權力,被釋為“王笏之地”。希臘人來到這裡後,把它稱為“塔依貝城”,意為“美好的城市”。後人還把它稱為“大神城”等等。一直到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才出現現“盧克索”的稱呼,也有人稱它為“盧克索爾”。

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

“盧克索”一名是阿拉伯文的音譯,它與阿拉伯文中“宮殿”一詞的音譯非常接近。據傳當阿拉伯人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時,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但他們看到許多氣勢雄偉的宮殿,便便把這裡稱為“宮殿之城”即“盧克索”。公元前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後,盧克索日趨衰落。經過2千多年的天災戰火,大多數宏偉的宮殿和神廟都湮沒了,但那些至今尚存的古蹟仍可反映出當年的無限繁華。

盧克索神廟位於盧克索市中心的河岸上,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神廟原長190多米,寬約50米,裡面包括庭庭院、大柱廳和諸神殿等部分,神神廟最南端是一座聖殿,殘存的遺蹟中有幅浮雕,描描繪了法老由神引導步入聖殿的情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曾大力整修神廟。他他是埃及歷史上頗有名望的一位國王,他具有雄才大略,喜歡南征北戰,也喜歡大興土木,一生建樹頗多。在正史和野史上,有許多關於他的記載。據據載,他在世時徵集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對盧克索神神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

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

今天,參觀者一來到這裡,立刻就會感到他的存在。在神廟塔門兩旁,聳立著2尊高14米的坐像,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神廟牆上的浮雕生動地描述了他執政初期與赫梯人作作戰的情景。左右兩邊的浮雕構成一幅完整的組畫。左邊的畫面描繪了當時的軍營生活、戰前召開軍事會議及法老御駕親征、在戰車上指揮戰鬥的情況。右邊的畫面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這位法老如何彎弓射箭向敵人發動進攻及赫梯人潰逃的情景。

在神廟的拉美西斯庭院北部入口處,是造型獨特的柱廊,柱子共14根,每根約16米高,雅緻石柱的柱頂呈傘形花序狀,十分優美。石柱中間也立有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石雕像,旁邊的石壁上鐫刻著一些浮雕和文字,描繪了舉行慶典儀式的情形。中央大廳東面的降生室,實際上是一個小型禮拜堂,四周石壁上的浮雕表現的是古埃及穆特穆伊亞女王和太陽神的象徵性結婚,以及他們在女神幫助下,降生王子時的情景。卡納克神殿是盧克索古蹟的精華部分,因為它既是埃及最大的廟宇遺址,也是盧克索古蹟中規模最大、儲存得最完整的建築群,其建築之宏偉、工藝之精細、構思之巧妙令人歎為觀止。這座神廟位於盧克索北城側,始建於公元前19世紀的古埃及第十二王朝。

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

這項的工程前後持續了數個朝代,主要工程完成於拉美西斯二世和三世時期。後來又幾經修葺和擴建,使神廟的面積達到了現在的31萬平方米。它有2個塔門,大塔門在外,建於2千多年前希臘人統治時期的托勒密王朝,塔牆厚約15米,高約46米,寬113米。另一塔門的歷史更悠久,約建於3000年前,塔門的石頭上刻有艾米諾菲斯三世法老和圖坦卡蒙國王的名字。塔門兩旁各聳立著一尊拉美西斯三世的雕像。卡納克神殿的大柱廳素有“藝術世界奇觀”之稱。

大廳建於兩代國王統治時期,即公元前1302年~公元前1290年,第十九王朝西提國王時期和公元前1290~前1224年,拉美西斯二世執政時期。大柱廳的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廳頂距地面約25米,由直徑為4米,高約21米的134根圓形石柱支撐,中間12根最大,每根高達20多米,柱冠直徑為3.6米,頂端可站立數十人。這些石柱由1米多高的鼓形石塊壘成,邊廊石柱高達13米。廳壁上刻有許多奇妙的浮雕和銘文,記載了國王與諸神之間的關係。走進神廟的小廳,可看到2塊方尖碑,這是為為紀念哈特謝普蘇特女王而建的。

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

哈特謝普蘇特是埃及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女王,是圖坦蒙斯二世國王的王后。國王駕崩後,她於公元前1486年~公元前1468年執政。雙碑中有一塊粉紅色的花崗碑石,高30.5米,是從阿斯斯旺透過水路運來的。神廟中的聖殿用花崗岩建成,分裡外兩間。裡面一間專為存放聖船之用,牆壁上的浮雕描繪了當年聖船出發的盛況。

建於公元前14世紀,是獻給太陽神的!

神廟中的節日廳建於第十八王朝法老執政期間,距今已有近4000年的歷史。廳頂由52根石柱支撐,廳內牆壁上也有不少引人入勝的浮雕。神廟的大庭院建於公元前945年,是埃及最大的神廟院,佔地面積達7989.7平方米。院內浮雕和彩繪的題材很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埃及古代社會的生活。其中有國王、貴族祭祀活動的盛大場面,也有衣夫、船匠生產勞動的情景。有些彩繪和浮雕逼真地刻畫出頑皮的兒童和爬動的蟲獸的形象,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埃及文明最明顯的影象之一就是方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