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

藝術與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

藝術與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

每當我的學習拓寬到一個新的領域,就會產生一些新的體驗,這些體驗成為我好奇的源頭,問題就會自然出現。

哲學家羅素就曾經問過維特根斯坦:我為什麼不再有進步了?維特根斯坦說:因為你沒有問題了。所以,

我為自己依然保持好奇而感到幸運,這讓我不會止步不前。

之所以會想到今天這個話題,因為我於兩年前開始了自己念念不忘已久的繪畫學習,好像幾十年來都有一個畫畫的夢,卻一直沒有付諸行動,有幸在我自己所在的學校碰到一位熱情的美術學院教授,他願意我和朋友去他的課堂旁聽,我自然開心不已。

最初拿起畫筆畫畫,無知者無畏,跟著老師照葫蘆畫瓢,還頗有成就感。但是,在進入臨摹和寫生學習階段時,一朵梅花竟是反反覆覆也畫不出感覺,挫敗感自然是有一點的。好在,老師非常善於鼓勵我們,每當畫出一個像樣的筆畫,他都會給予稱讚。這讓我的學畫過程充滿了快樂和信心。

慢慢的,我能完整的畫出一朵花,一片葉,再到一支完整的折枝花,看到自己能夠把實際的花畫出來,展現在畫紙上,那體驗真是發自內心的喜悅,這喜悅與任何外在的功利目的無關,是一種油然的對自我的認可。後來,繼續學習勾線,這個技能的教學,老師有他獨特的教法。通常,學習是由易到難,他卻是由難

而易。生宣紙上勾線真的是一項極需要專注的事情,對我這樣一個零基礎的人來說,不是興趣使然,大概很難堅持,而我卻沉浸其中。不僅每一次小小的進步是對自我的肯定,而且,在勾線時的全神貫注,物我兩忘,更是讓我猶如上癮,好幾次,在練習勾線時忘記了爐灶上還煮著飯,糊了。以後,在練習的時候都要訂好了鬧鐘。

回味整個學習畫畫,從臨摹,到寫生,再到自己可以完成創作的過程,這期間似乎身體沒少受累,經常坐下來就是幾個小時,寫生時還經常在大太陽下暴曬,但是心靈卻收穫了從未有過的寧靜與喜悅。這讓我想到了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也就有了問題:藝術對於人的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是否有著特別的意義呢?藝術的領域是廣泛的,繪畫、音樂、舞蹈、文學寫作等等,我想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大概都會有著類似的體驗吧。

稍作考察,就會發現,藝術活動幾乎是與人類共存的,遠古的人類,雖然物質匱乏,但是從考古出土的物件都能發現藝術活動的痕跡。

藝術的什麼特質可以與人的需要相對應呢?

通常人們談論藝術,最容易聯想到美,藝術能夠滿足審美需要似乎是最直接的。而美的含義又是極為豐富的。比如直接的視覺美的享受,聽覺美的享受,還有比較間接的,比如藝術帶給人的想象的美感享受。難以想象,倘若人類沒有了藝術,人的心靈拿什麼滋養。

我想,藝術所能滿足的並非只是審美的需要,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還滿足人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即使看起來與藝術無關的領域,在自我實現的層面也都能看到藝術的影子。比如,數學家的眼裡有音符,在化學家的眼裡,原子像一個個精靈,還有如喬布斯對極簡的追求都包含著藝術的成分……

自我實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對一些取得非常高的成就的人進行了採訪調查,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就是達到了自我實現的人,透過調查之後,他對自我實現的狀態和體驗是這樣描述的:在人自我實現的創造性過程中,產生出一種所謂的“高峰體驗”的情感,這個時候是人處於最激盪人心的時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諧的狀態。這時的人具有一種欣喜如狂、如痴如醉的感覺。實際上,人的內心體驗是無法用文字清晰的描述的。但是,從中,我們也能看到自我實現並非一個結果,而是某一時刻所達到的狀態。

我在繪畫中體驗到的身心和諧,沉浸的狀態也可謂是一種自我實現了。

相對於其他領域,藝術給人的創造性的空間更多些,給人更多的自由,也就給人更多實現自我的可能性,而且,在從事藝術創造的活動中也更容易使人進入沉浸體驗。我想,人類是離不開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