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瑞楨藝術收藏館

鑑別仿古瓷器首先要弄清楚仿古瓷器的時代,再根據不同時代特點進行

鑑別。

1。仿三國、兩晉、

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仿青瓷,乍看起來很像真品,但細看即可發現其施釉和胎質結合不夠緊密。三國、兩晉、南北朝青瓷大多是用三角支架支起來燒製,底有支痕,而仿品通常不採用支法。仿品器物,拿起來手感輕,不如真品手頭重。胎質密度差,不夠堅硬。

2。仿隋唐五代白瓷

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隋瓷特點是胎土細膩,潔白,胎土堅硬,釉潤白色帶一點乳白 色。仿品胎骨過於潔白,仿品釉光較亮。仿品多數仿邢窯和趙窯瓷器。

3。仿宋元時期名窯瓷器

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仿品粗糙,顏色不正,釉泡較多,釉質粗,如仿鈞窯的彩斑不像,施釉較薄。汝窯釉料多凝於器物上部,其形狀類似蠟淚痕的堆脂。仿品胎質較細,不夠堅硬。哥瓷釉面有網狀開片,俗稱“金絲鐵線”。仿品雖能仿製開片,但仿製不出“ 金絲鐵線”的效果。

4。仿明代永樂、宣德、成化、弘治瓷器

仿永樂時期的甜白釉和青花,仿宣德時期的青花和祭紅,仿成化時期的黃釉器,明代瓷器特徵是造型豐滿、渾厚、古樸、莊重,胎體也較民國時期厚重。

永樂、宣德瓷器的裡子很規矩,俗稱淨裡 ,仿品則無此效果。弘治以前注重修胎,介面不大明顯,宣德以後到嘉靖、隆慶、萬曆及明末各朝,胎體接痕顯露,民窯器物尤甚,仿品器物一-般無接痕 。

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明代瓷器底足露胎處,多有火石紅斑。到清代已逐漸消失,到民國時期瓷器底足大多數掛釉,砂底的很少,仿火石紅斑不像真品那樣明顯。細緻觀察即可看出破綻。明代瓷器釉質肥厚、滋潤,大件器物底部多為不掛釉砂。仿品多為掛釉底。仿青花瓷器,因為用料不同,出現不了凝重、古雅、絢麗鮮豔的效果。圓器中的口沿,有鋒利感,而仿品口沿多圓潤,不見稜角。明代繪畫題材,寫意的多,畫人物比較挺拔,小孩頭部較大,不合比例,頭部約佔整體1/3。畫龍比較窄瘦,龍嘴較長,一般都稱為豬嘴龍。 仿品往往不注意上述特點。

5。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

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由於時代不同,用的青花料不同,因此民國時期的仿製品,表現青花層次不像,顯得死板、呆滯,沒有青翠、豔麗之感。康熙青花瓷器,繪畫層次較多。仿品層次少。康熙後期出現了郎窯紅瓷器,口沿有“燈草口”。仿品在釉色上不如真品柔和協調。康熙五彩中裡彩上面有一層亮釉。仿品黑彩不黑有些發烏不亮。圖案裝飾也不如康熙製品。大為,而此仿品層次較少。

6。仿雍正粉彩、

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雍正時期,瓷器造型,雋秀爾雅,小巧玲瓏,器型比例適度協調,有“曲線美”的特點。仿品則達不到上述效果。

雍正粉彩柔和而不豔,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雍正以後各朝代都有仿製,但民國時期的仿品,施鉛粉較多,彩料濃厚,就像塗上一層油漆一樣。表現非常死板,分不出層次,立體感不強。雍正時琺琅彩(俗稱古月軒),眙質細膩、潔白,彩色豔麗華美,層次清晰,類似西方油畫的立體效果,表現極為生動形象。

清末民初,競相仿製,有的仿品,甚至比真品還要精細。署“古月軒”款的器物和鼻菸壺等,多系仿品。雍正時開始出現窯變紅釉,是由紅和蘭交織在一起,多數是蘭多於紅。仿品則紅與黑交織在一起。

7。仿乾隆青花、古銅彩瓷器

乾隆時期,瓷品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不及雍正時期優美,但仍比就道時期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以後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尚能恪守乾陽舊制外,其餘各朝皆為依次遞減,到民國時期就每況愈下了。

乾隆時青花瓷器,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蘭居多,色調沉者,紋飾清晰。仿品由於用料不同,青花的顏色不夠純正。古銅彩是用粉彩及全綵在資器上進行繪畫,來模仿古代青銅上紅、綠、蘭各色鏽斑。這是乾隆時創新的,也是它成就之一。

鑑別不同時代仿古瓷器的特點

以後也有所仿製,民國時期所仿製的古銅彩瓷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色澤等方面,都有相像之處,但也有不足之處。

乾隆時,制器工藝水平極高,一般仿品都達不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乾隆時瓷器裝飾圖案,時代感較強,繪畫工細,層次清晰,畫風嚴謹、細膩。仿品一般都表現不出它的風格。民國時期,對乾隆以後各朝瓷器也有仿製,但數量不算太多,當時以仿製清前三代瓷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