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發現、

使用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

至少經歷了4700多年的歲月。

當人們將對茶的鐘愛蔓延至飲茶壺具,

千姿百態的茶壺及其文化便應運而生。

陶器茶具中,首推紫砂。

意融三家,趣縱三才。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04

當代·何道洪制六瓣梅壺

高7。1cm 長15。8cm 容量250ml

款識:道洪(蓋款);何道洪(刻款)

鐫刻:何道洪制,庚申秋月。

說明:【附作者本人親筆證書】

六瓣梅壺式為何道洪大師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創制,此件作品作於“庚子秋月”,即1980年,形制取自梅瓣造型,全器由六片筋紋從壺頂到壺底一氣呵成,筋紋式壺鈕處理得當,似有點睛之用。器身線條飽滿有力,流暢自然,六瓣梅花豐腴圓滿,氣度極佳。此壺製作精良,嚴謹,器型圓潤、飽滿,轉折過渡處理自然、老練。壺嘴與壺把與壺身緊密呼應,嘴把上揚舒展,且比例恰到好處,甚見功力。每見此壺,總有美不勝收之感。

作者:何道洪,宜興蜀山人,生於1943年,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拜師於王寅春門下,深得名師真傳,練就製作方器、圓器與筋紋器等器形的紮實功底。而後獲裴石民先生指導,琢磨花貨及仿生蔬果的製作技藝。曾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修習陶瓷相關課程,深研造型、裝飾設計,涵養創作美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多件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閣、香港茶具文物館、中央工藝美院收藏或選作國家禮品。代表作品有《壁鈺壺》《神竹壺》《珍壺藻鑑》等。

“嘗啜陽羨茶,不遊陽羨山,

銅官結秀色,都在圖畫間。”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05

當代·潘持平制、毛國強刻坦然壺

高11cm 長16。8cm 容量400ml

款識:潘、持平(蓋款);潘持平(底款);阿平(把款);持平、一粟(刻款)

鐫刻:坦然,持平作。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句,一粟書,阿平壺。

此壺作於1991年,選用原礦紫砂泥,全手工製作而成。此壺壺身造型敦實,形制方正,角鈍而勻,四方蓋鼓,方而寓圓。壺腹弧面飽滿,過渡自然,長壺頸、四方嘴,壺把亦呈方形,轉折迂迴之間步步到位。壺身由陶刻大師毛國強刻繪裝飾,壺身一面銘文:“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引自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之句,另一面刻繪山水樓亭。此壺為二位大師合制之作,是一把製作精良的方器作品。

作者:1。潘持平,1945年生於江蘇宜興,正高階工藝美術師,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名藝人徐盤大、陳福淵學藝,後得顧景舟大師教澤指導,先事盆藝,後專事壺藝,尤擅長紫砂壺方器造型,代表作品有“四方段玉壺”、“方舟壺”、“方鍾壺”等,作品“升方壺”被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其撰寫的論文《傳統陶藝與宜興紫砂》及《淺談方壺成型工藝》等在香港《中華傳統陶藝及現代陶藝論壇》、《紫砂春華》等刊物上發表。

2。毛國強,藝名一粟,1945年生於江蘇宜興,正高階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會員。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任淦庭學習陶刻藝術,從此走上了紫砂藝術之路。1982年作品“12件鼻菸瓶”(合作)獲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展評一等獎;“五件紫砂掛盤”獲二等獎;1994年作品“心經六條屏”獲第五屆陶瓷藝術設計創作評比二等獎;作品“獅象玉鼎”(合作)、“特大百壽瓶”陳設在中南海紫光閣。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01

當代·汪寅仙制四杯仙蓮子水平壺

高5。5cm 長9。8cm 容量60ml

款識:寅仙(把款)

鐫刻:癸亥年仲夏,康淑妙珍玩。

此壺為汪寅仙大師於1983年在紫砂工藝廠時期所打樣製作之朱泥小品,適合沖泡功夫茶。全器小巧可人,作工精湛,小中見大,氣度不凡,足見大家之作,信手拈來,皆非凡品。壺胎質細膩柔和,色澤鮮豔紅潤。身形圓韻而豐滿,口與頸平滑舒展,腹肩口產生曲折剛勁的張力穩住架勢,提升氣勢。壺流靈動,靈秀俏皮,為點睛之筆。耳把則曲線有致,與壺流相呼應,與壺身相接部分更是細心處理,改變曲度,便於提握。壺鈕珠圓玉潤,大小適宜,毫無墜感,雅緻挺拔。

說明:汪寅仙,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43年生於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顧問。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職。汪寅仙大師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案之一紫砂製作技藝傳承代表人。14歲開始學藝,善制花貨,工藝高超嫻熟,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中國臺灣歷史博物館等收藏,在日本、美國等20多個國家地區展出,為紫砂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06

當代·高振宇制如意玉罈壺

高7。1cm 長15。8cm 容量480ml

款識:振宇(蓋款);高振宇(底款);高(把款)

說明:【附作者本人親筆證書,及持壺照】

此如意玉罈壺由高振宇原創,作於1999年,共作三把,此件為其中之一。壺全手工打身筒製作,頸部稍剎凹,蓋為嵌蓋。壺體順,壺把及壺身均以柔和圓滿之如意圖案線條組合,並在壺鈕、壺頸、壺把部分飾以捏塑、刻紋如意,以使壺體統一呼應,區域性豐富,主題特出,拙樸與端秀兼具,比例天成,氣息雍容飽滿,具有青銅器皿造型簡樸大度的氣勢,堪稱紫砂壺器型高雅之佳作。

作者:高振宇,男,1964年生於江蘇省宜興市的陶瓷世家。1982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顧景舟先生學習紫砂壺傳統工藝。1985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陶瓷專業,1990年赴日本留學,考入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工業工藝設計系陶瓷專業研究生院,1993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回國,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創立陶瓷藝術創作研究室並築窯於北京。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陶藝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魯迅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客座教授。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 圖錄號 8018

當代·顧紹培制並刻福茗壺

高6。3cm 長13。7cm 容量250ml

款識:顧、紹培(蓋款);紹培作(底款);顧(把款);紹培(刻款)

鐫刻:茶禪一味。丁酉秋月,紹培書鐫。茶禪同源,清心自在。古陽羨陶園顧主人書題陶刻。丁酉秋,福茗壺,紹培制。

此福茗壺為顧紹培大師之佳作,顧紹培大師以現代設計的理念結合傳統壺式造型來創作此壺,為其原創造型,頗具個性。此壺泥質細膩,壺體顆粒分佈自然。其造型“圓、穩、勻、正”,壺嘴出水流暢,壺柄敦厚,端握適手。整壺比例勻稱流暢,協調和諧,極其文雅。壺身銘文由顧紹培大師親刻,壺內底部鐫刻“丁酉秋,福茗壺,紹培制。”

作者:顧紹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正高階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常務委員,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紫砂研究所副所長、宜興錦達陶藝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等職,現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副總工藝師。1945年生於江蘇宜興陶業世家,1958年進入宜興陶瓷中學學習,進廠後師承陳福淵老藝人,後又得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悉心提攜。1984年,紫砂百壽瓶榮獲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1985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07

當代·呂堯臣制小橋流水壺

高8。9cm 長19cm 容量450ml

款識:堯臣(蓋款);堯臣壺(底款);醉陶居(壺內底款);呂記、堯臣(把款)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此壺立意新穎,壺鈕做橋體,迴歸橋鈕之本義,用雙曲線在壺蓋上勾勒出“拱橋”,淡遠幽微。壺身豐腴敦厚,壺嘴壺把一氣貫通,曲線似流水靈動,線條流暢,又似水的蜿蜒綿亙之勢,而小橋亭亭立於水上,自然流暢的技藝塑形,完美的體現了作者心中表達的願望。以剪影手法,淡淡地勾畫出一片天地,成就了此件佳作。整件作品所呈現的樸素美感有若剪影,疏朗有如豐子凱的水墨畫,看似簡單,卻又耐人尋味。

作者:呂堯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正高階工藝美術師,當代最具盛名的紫砂藝術家之一,1997年被評為國家級大師。宜興高升人,生於1941年,五十年代隨紫砂名家吳雲根學藝。其陶藝生涯中新品層出,風格雋秀而古樸。尤獨創“呂氏絞泥”出神入化,堪稱一絕,海外有“壺藝魔術師”之稱,作品與“黃金競價”,屢為故宮博物院等單位收藏。作品造型新穎別緻,做工細膩嚴謹,深受壺藝界讚歎。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02

當代·吳東元制日月天長壺

高6。8cm 長13。5cm 容量250ml

款識:吳、半丁仿古(蓋款);東元壺(底款);東元(把下款);東元(壺內壁款);半丁、吳(刻款)

鐫刻:宜春日,強飲吉。半丁作。吳。

日月天長壺取材段泥,品色古樸乖巧,為扁圓壺體,腹鼓,上下較為均稱,足邊緣凸起圓線,上收於壺肩頸,頸口部凸起的唇線與微隆的壺蓋凸出邊緣相合,扁圓蓋鈕提拿自如,壺流呈半圓弧形向上彎起。耳形壺把,上部線條與壺肩、流嘴貫通一氣,通暢和諧,展現了作者精湛的制壺技藝。作者寓情於壺,願這份思念,日月天長,文人氣韻深厚,帶有濃烈的個人風格。

作者:吳東元,字半丁,高階工藝美術師,中青年實力派陶手,1972年生於蜀山,宜興市美術學校畢業,自小習文弄墨,喜愛紫砂陶藝,隨叔叔吳群祥研究紫砂工藝技法。為當今紫砂界不可多得的純創作型紫砂藝人,所有作品均融入了自己多年來對紫砂藝術的理解。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20

當代·姚志源制丹柿壺

高8。3cm 長14。5cm 容量290ml

款識:姚、志源(蓋款);志源(底款);姚(把款);志源(把下款)

此壺為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正高階工藝美術師姚志源於九十年代中後期所作花貨巧色之精品,工藝極為精湛,泥色紅潤,以丹柿入壺,施藝嚴謹。壺腹作渾圓的四瓣柿子狀,形態飽滿,寓意碩果累累。壺流、壺把上塑以結節老枝,並以小果裝飾。柿蒂作蓋,追求深厚敦樸,簡練大方的氣質,古樸典雅。蘊含精、氣、神之美,清雅脫俗。泥色搭配自然靈動,有中國工筆花鳥畫的意趣,為難得之佳作。

作者:姚志源,正高階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宜興青聯會會員,宜興市慈善會丁蜀鎮分會會員。1971年生於江蘇宜興丁蜀鎮陶藝世家,1989年跟隨母親汪寅仙大師學習紫砂壺藝。多年來新作不斷,精益求精,道法自然,力求學冠中西,融匯古今。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17

當代·呂俊傑制生生不息壺

高9cm 長17cm 容量420ml

款識:俊傑(蓋款);俊傑(底款);呂、俊傑(把款)

此壺線條稚圓,取意生機初綻時的天真稚嫩,而壺嘴與壺鈕呈向上姿態,觀之有生命出生的欣然喜悅情感。壺造型比例協調,潤物無聲地兼顧了實用性,含蓄表達了作者天人合一的高超技藝與藝術情懷。

作者:呂俊傑,男,1966年生,現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任江蘇省人文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雕塑陶瓷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江南大學客座教授,南京大學特聘藝術家。代表作《天隕壺》《魚龍壺》《海眼壺》等。作品被美國、德國、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博物館、藝術館及收藏家珍藏。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09

民國·鮑生蘭制、少亭刻款竹鼓壺

高11。5cm 長17。7cm

款識:鮑生蘭制(底款);少亭(刻款)

鐫刻:布白楊之野,坐黃菊之籬笆。少亭刻。

說明:此件段泥壺作竹鼓器型,壺流與壺把皆作竹節狀,擬態擬神,表現竹子之剛勁,可謂淋漓。蓋鈕旁裝飾以優美竹葉,有柔有剛,陰陽平衡。壺身所繪:遠山蒼茫,近樹繁茂,可遠眺,可近觀,眼前似江水滔滔,漁船游魚皆匆匆,蒼茫萬物盡收眼底,意境遼闊。另一側鐫刻:“布白楊之野,坐黃菊之籬笆。少亭刻”。黃菊繞籬,為秋高氣爽之景,與段泥壺之氣韻搭配協調。

作者:1。鮑生蘭,清代著名陶藝家。

2。少亭,或為清末民國紫砂名家陳少亭(1875-1953),字穎川,宜興西鄉人。他是清末制壺名家陳柏亭之子,近現代陶刻大師任淦庭的師兄,師從陶刻名師盧蘭芳。陳少亭常和汪寶根等合作,由寶根制壺,少亭鐫刻,併為上海“鐵畫軒”陶器行制壺。《宜興紫砂珍賞》著錄有陳少亭鐫刻之核桃壺,刻工蒼勁有力,精緻挺秀,風格純樸。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10

清末民國·江案卿制南林刻獅球壺

高11。3cm 長19。5cm

款識:案清(蓋款);宜興江少南制(底款);南林(刻款)

鐫刻:煎茶處士得樵青。南林。

說明:江案卿所制的獅球壺因在1915年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而名聲大噪,在清末民國時期一枝獨秀。此件獅球泥堅色深,壺作六瓣筋囊形,身似海棠,骨肉亭勻。壺身鐫刻:“煎茶處士得樵青。南林。”玄真子張志和隱居江湖後,肅宗賜之奴曰漁童,婢曰樵青。“樵青”之典由此而來。古文人善用之,陸游有《幽居即事》詩云:“炊烹付樵青,鉏灌賴阿對。”詩中“炊”字可作“炊茶”解,故“樵青”有烹茶之人的意象,此壺上刻文中“得樵青”或隱含“得香茗”之意。壺另一面繪山水,江水遠逝,亭立水邊,坡上生靜樹,為萬物生髮之象。此壺底亦鈐有九迭篆文“宜興江少南制”印款,值得珍視。

作者:1。案清,江案卿,清代光緒至民國年間陶人(1886-1953),宜興大浦洋渚人。江案卿年輕時曾受外埠收藏家、古董商的聘請到上海、蘇州等地仿製古器。後又受聘於宜興陽羨陶業公司、江蘇省陶業工廠、山西省平定縣平民陶器工廠為技師。代表作有獅球壺、供春樹癭壺等。

2。南林,一說為韓泰,清末民國陶刻家,宜興城南人。韓泰出身碑刻世家。他發揮碑刻的特點,把金文、篆文、鐘鼓文及青銅器上的紋飾巧妙地運用在陶刻上,使他的陶刻作品古色古香,風格獨特。從傳器來看,南林刻繪功力極深,應屬同時期中的佼佼者。

西泠印社十月大拍|勉齋珍藏紫砂藝術專場精賞

▲圖錄號 8015

清中期及民國·邵友蘭制款邵二泉刻款紫泥壺及怡琴氏刻款篆紋段泥瓶

高11。8cm 長16。9cm(壺) 高20。7cm 最寬處8。5cm(瓶)

款識:友蘭(壺蓋款);友蘭秘製(壺底款);二泉氏(壺刻款);怡琴氏(瓶刻款)

鐫刻:可長久。上林。可長久三字。怡琴氏並刻。上林二字壬子月之吉。

天茶星守東井,佔之吉,得茗飲。二泉氏。

說明:此組拍品由一瓶一壺組成,其中的段泥瓶取砂細膩,如寒玉細凝。肩部線條圓融有格,如美人之肩,線條曲度把握精準恰當。瓶上刻“可長久”三字,取磚瓦之意象。壬子月雖為嚴冬之時,然春之氣韻已蓄勢待發,故言“上林二字壬子月之吉。”紫泥壺上鐫刻規整排布:“天茶星守東井,佔之吉得茗飲。二泉氏。”是為品茶名言,與《易經》有關,因天茶星守東井佔之基德民營,故有此言,整壺端莊優雅,氣度非凡,足堪把玩。

作者:1。怡琴氏,或為民國時期紫砂刻繪藝人。

2。邵友蘭,陽羨(今江蘇宜興)人,清嘉慶至咸豐年間宜興制壺高手,為清中期紫砂名家。道光年間曾為清宮製作貢品,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有他的傳器。與邵大亨等名家同時,曾與邵二泉和陳曼生等合作,由友蘭制壺,二泉、曼生鐫銘。

3。二泉,邵二泉,清嘉慶、道光間宜興紫砂名工。生卒不詳。擅長制壺,並工刻壺銘。曾與吳月亭、邵景南和邵友蘭等合作,由月亭、景南和友蘭制壺,二泉銘刻。而景南所制茗壺,大多為二泉所刻。陳曼生任溧陽縣宰時,曾請楊彭年和二泉等制壺,曼生銘刻,世稱“曼生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