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貧窮與富有

一談到貧窮與富有,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金錢是衡量的標準吧!

金錢確實可以衡量一個人富有的程度,以及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但這只是物質層面的富有。此外還有精神層面的富有,精神層面的富有雖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卻是可以真切的感受的到的。一個身價上億的企業家是富有的,一個“窮困”的偉大作家,一個一生為公益事業獻身的“窮漢”同樣也是富有的,只不過兩者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論貧窮與富有

對於物質層面的富有是很多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甚至為此不惜犧牲一切代價,甚至反人類反道德!精神層面往往被人忽略,因為它最大的特點是無私奉獻!

感動中國人物白芳禮老人是貧窮的,同時又是最富有的,他的富有是用金錢買不到的,精神品德的高貴是一般人企及不了的!他把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撒向需要資助的孩子身上,把他的愛永遠地留在人間,斯人已逝,精神不休!

那麼物質富有與精神富有兩者應該如何去權衡呢?筆者認為精神富有要高於物質富有,為什麼這樣說呢? 按照一般人的思維是這樣的,我自己的生活還不怎麼充裕,還想讓別人資助我下呢,我怎麼可能去資助別人?但就有人在自己僅有的一點食物中分一點羹去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人,這樣就會救他人一命,他日此人若有成就絕不會忘記當年的救命之恩,一定也會用自己的愛幫助更多的人,形成良性迴圈。有些物質很富有的人,精神很匱乏,再怎麼富有也不願意往外流一點,雖然物質是他自己,他幫助不幫助我們也管不到,但從人性方面我們更尊敬,更讚賞樂於佈施者!

論貧窮與富有

精神的富有也並不是說讓大家都去用金錢去佈施去幫助別人,而是說一個人有高貴的品質,有高尚的道德,不做超越道德底線的事。

同樣一個樂於讀書(此書非實用型,而是那些名家著作)的人也是富有的,雖然有時是感覺孤獨的,但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是其他人得不到的,有時這些書也無法使自己獲得物質財富,但能獲得豐富的精神營養。

論貧窮與富有

最好的一種就是物質富有與精神富有兼備,最可怕的就是物質富有與精神富有都無。最值得讚賞就是物質匱乏精神依然富有,最不值得提倡的就是物質富有精神匱乏

思維決定意識,作用於行為,精神文明落後於物質文明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