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簡中取得極美——宋瓷定窯

在極簡中取得極美——宋瓷定窯

宋代的陶瓷,是工藝美術中最為傑出的一個品種,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鼎盛時其,也可以說,宋代是一個“瓷器的時代”後人對其加以概括,簡而稱之為宋瓷。

宋代時期,瓷器的窯口在我國南北方都有分佈,全國有很多有名的瓷窯,且各有特色,創造了非常多的瓷器品種以及發展出了一些新的燒造技術。而且在瓷器的藝術質量方面都在唐朝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與創新,其釉色種樣增多,除了有傳統的青瓷、白瓷、墨瓷外,還創造了彩瓷以及花釉瓷。

在極簡中取得極美——宋瓷定窯

在瓷器的裝飾方法上也越來越豐富,除了常見的印花、繪花外還開始運用樹葉、剪紙作為貼飾等,這些裝飾方法有的是屬於開創性的,有的是在唐朝的基礎上加以改良發展的。在這個時期瓷器的運用也變得越來越生活化了,很多生活用品已經由瓷製品慢慢的替代了傳統的漆器以及青銅材質。

很多人只知道宋代時期有五大名窯,對其它品種的窯品恐怕知之者不多,其實在當時,除了我們熟知的定、汝、官、哥、鈞外還有如北方地方多流行於民間的磁州窯、南方的吉州窯等都是非常精美的瓷器品種。都以其獨特的清新。樸質的風格而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為陶瓷工藝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極簡中取得極美——宋瓷定窯

定窯

定窯在現在河北曲陽靈山鎮附近的澗磁村和燕山村,這裡在古時屬於定州的管轄範圍,故名之定窯。此地燒造瓷器的歷史可以從唐時算起,之後經過五代時期,到北宋時達到了鼎盛。定瓷的胎質堅細,色如乳白。器物多為碗、盤、杯等,而瓶壺類較少。

因為碗、盤這一類的器物其胎體多數較薄,為了防止在燒造期間引起變形,故而多是覆燒。所謂的覆燒也稱反燒或伏燒,是把碗盤一類坯件反扣在窯具的支燒方法,分為釉口覆燒和芒口覆燒兩種。所以這些覆燒器物的口部多為不施釉色的澀邊,但為了美觀,故人多會在其口部用銅或金銀鑲口。

早期的定窯器物,多為素地,到了北宋晚期才慢慢的開始裝以精美的花紋圖案,其紋飾多為蓮花牡丹等,亦有用分格組織法,裝以折技花。

在極簡中取得極美——宋瓷定窯

其實定瓷除了常見的白瓷外,還有紫定、黑定、綠定等,蘇東坡其詩“定州花瓷琢紅玉“指的便是定瓷中的紅定。亦有裝飾金花的,據南宋周密《老雅堂雜抄》一書中記錄:“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調金描畫,然後入窯燒造,永不復脫”

定窯在裝飾上常見有印花、刻花和劃花,但從出土的器物來看,畫花在定窯的裝飾上是極少數的。這裡主要講一講印花跟刻花,其中印花是用刻有花紋的陶模在瓷坯未乾時印出花紋,一般以模壓陽文居多。故而這些花紋有的部分會有一定的厚度,不是那種純薄的紋飾,它有厚薄的交錯變化。

印花的紋飾圖案多以蓮共、牡丹、菊花等為主,其花紋精細且構圖嚴謹。器物除了主體紋飾外,在其外緣往往還用以回紋作為裝飾。這種印花工藝,除了讓人在視覺上鹹到秀麗精巧外,在手感觸覺上也跟其它裝飾工藝有明顯的不同,同時這也能夠反映出宋代時期的刻模和脫模的高度水平。

在極簡中取得極美——宋瓷定窯

刻花同樣也是當時主流裝飾,其紋樣多為蓮花、牡丹等。刻花所用的工具主要是竹刀跟竹片,工具不同,其藝術效果也不同,竹刀下的線條較寬,而竹片下的線條較線。刻花的線條洗練流暢,線上刻處多會有深淺不同的斜面,使其紋樣產生出非常豐富的變化。

劃花的紋飾多以魚紋、水紋為主,它是運用梳櫛狀的工具,在瓷面劃出花紋,亦稱為“竹絲刷紋”其線條整齊自然。

定窯在北宋初期曾燒造宮廷用器,因此常發現有“尚食局”、“尚藥局”、“五王府”、“慈福”等字樣的瓷片。只是後來因為定窯邊口不施釉、澀邊所以不適合作為食器,故而另外興建了汝窯。

在極簡中取得極美——宋瓷定窯

宋代的陶瓷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從總體來看,陶瓷的造型以簡潔為主,然整體卻非常優美。對器物比例的極致追求,使人感到多之一分則長,少之一分則短,達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而這也是宋代瓷器千百年來一直被人所追捧跟喜歡的原因。

宋代瓷器的裝飾題材多喜歡用折枝花以及飛鳥魚蟲為主,紋樣秀麗且線條流暢,在這個時期中,那種規規矩矩的幾何紋很少,體現了清新、典雅的審美風格,而這種風格是宋式美學的一個物徵——在極簡中取得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