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宋代瓷器的美學特徵,挖掘時代之美

宋代政權與經濟局勢相對穩定,為科學技術以及各類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宋代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高峰,哥、汝、官、定、鈞以及磁州窯、耀州窯、龍泉窯、建窯等名窯遍立,規模空前,瓷器產量激增。相較於唐代,宋代瓷器在器物造型、紋樣與釉色上更加崇尚自然簡樸,不太注重附飾的堆塑與彩繪,整體呈現出質樸、溫婉、含蓄之態。

瓷器造型是瓷器功能的直觀體現,而造型本身就具有極其豐富的藝術語言。宋代瓷器造型大致可分為仿古造型、仿生造型與經典造型三類。宋代陶瓷工匠在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同時,根據器物功能、容量、尺寸等進行造型設計,力求集實用與美觀於一體。工匠們利用器物的外部輪廓線,透過粗細、橫直、長短、彎曲等組合成不同形制。

淺談宋代瓷器的美學特徵,挖掘時代之美

宋代器型種類豐富,主流器型包括盤、盆、碗、瓶、盒、枕、鬲、爐、尊、冼、丞、硯等,器物造型的變化多體現在口部、頸部與腹部等,凸顯端莊雅緻、自然生動、樸素大方的美學特徵。仿古一系,端莊雅緻。北宋初期,設計復古運動興起,兩宋之際達到頂峰。同時,統治者與文人士大夫希望透過恢復“三代禮制”,實現以“禮”來治理社會與鞏固皇權的目標,致使仿古之風日盛。而瓷器仿古不僅是對器物的功能需要,也是宋人尊古尚禮觀念的內在表現。

宋人仿古瓷並不是一味地仿古,而是利用瓷器本身特色與時代的審美觀念加以融合與創新,尤以仿古青銅器造型為甚,如仿商代的鼎、尊等青銅器型,多製成瓶、爐等器物。例如龍泉窯青釉弦紋三足爐,爐身造型由商周青銅鼎借鑑而來,巧妙地以雲頭形裝飾為足,爐身凸起四道弦紋,既避免了爐身的單調,也使之更為雅緻,兼具禮器的肅穆莊嚴與瓷器的典雅簡約。

宋代瓷器的紋樣裝飾極為豐富,按題材可分為植物紋樣、動物紋樣、人物紋樣與幾何紋樣等四類。其中植物紋樣包括蓮花、牡丹、海棠、梅蘭竹菊等;動物紋樣包括龍紋、鳳紋、虎紋、獅紋、鳥紋等;人物紋樣包括嬰戲、仕女、飛天等。

淺談宋代瓷器的美學特徵,挖掘時代之美

除此之外,還有山、石、水波等自然類紋樣。紋樣融入了龍鳳、唐草以及花鳥、魚藻、風俗等方面的繪畫性圖樣。雕刻與壓印等表現技法在宋代開始盛行,併成為宋代瓷器裝飾技法的鮮明特徵。總的來看,宋代瓷器紋樣裝飾具體表現在構成、線條與技術三個方面,整體呈清雅、白賁之美。

宋代瓷器紋樣的構成主要體現在對裝飾紋樣形象的塑造和構成的骨式上。在形象上多采用概括、新增、變形、誇張等手法,設計者或工匠憑藉經驗決定紋樣形態與構成形式,紋樣形態多為直線式與弧形式,構成形式多為對稱式、均衡式與混合式。在植物紋樣的設計中,以牡丹紋樣最為典型。

淺談宋代瓷器的美學特徵,挖掘時代之美

受宋代繪畫藝術的影響,牡丹紋樣逐漸擺脫了唐代的程式化特點,成為宋代最為流行的花卉紋樣。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白釉珍珠地劃花折枝牡丹紋枕,線條流暢,疏密有致。在構成骨式上紋樣主要分為單獨紋樣、二方連續、邊緣紋樣等,而各類紋樣又可細分,如二方連續可細分為波形式、折線式、散點式等,邊緣紋樣細分為角花式、散點式、纏枝式、幾何形式等。例見耀州窯青釉刻花瓶,瓶身刻有纏枝牡丹花,紋樣的重複與變化增強了節奏韻律感。

在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科學技術、文化思想、審美意識、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交流與碰撞以及海外貿易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為滿足人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所需,宋代瓷器造型修長秀麗,呈輕盈勻稱之姿,力求適用與審美於一體;紋樣上講究適宜之度,去繁取簡,呈現簡潔素雅之態;釉色上崇尚自然天成,追求清新雅緻。造型、紋樣與釉色的突破與創新,使宋代瓷器整體呈現出精緻雅正的美學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