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神農的中國茶以及茶文化傳播

茶是聖潔,清靈之物,一杯清茶品出多味人生。從一些古詩詞集中不難發現茶是詩人的態度,佛家的心境,更是世間百態。“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茶在不同的環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代其物表其情,卻很少能有可以代表它,取代它的,總是帶有一層揭不開的神秘面紗。關於茶的起源有這麼一段民間傳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我國被尊為”茶聖“陸羽也曾寫:“茶之為飲,發乎神農”這麼一句詩詞。不論是哪句話都表明,茶是在神農時期被發現。如今“茶”不僅是國飲,也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

始於神農的中國茶以及茶文化傳播

我國茶葉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唐代以前代表茶字稱呼有:“茶,檟,蔎,茗,荈。”開啟有關書籍,歷史上最開始的時候茶是被列為藥物所被記載。在春秋時代茶被視為祭祀珍品,隨後被推廣為食材。起初,古人直接將新鮮茶葉直接含嚼汲取茶汁,且成為當時人們的一種嗜好。對於國人何時開始飲茶,有專業人士推算是在西漢時期,而巴蜀(四川)是我國較早產生飲茶習慣的地區之一,並且在當時已經出現較為完備的茶具,在巴蜀當時飲茶只是宮廷以及官宦人士的一種高雅消遣,但飲茶風氣已經開始逐漸形成。

始於神農的中國茶以及茶文化傳播

兩漢時期,茶曾經作為巴蜀(四川)的特產進貢,飲茶之風向北方傳播開。當時除了巴蜀地區以外,茶是僅供王公貴族享用的稀世珍品 ,民間極少飲茶。三國時期,飲茶作為一種文化在民間逐漸發展開,製茶的工藝與飲用方式也是得到極大的發展,在當時由於散茶的儲藏與運輸不便,人們將散茶製作成茶餅,不僅減少散茶的體積更能延長其保質期,大量的史書均表明當時在吳興(浙江)已經有了御茶園。此時的茶已經不再只是飲食而是一種文化,一種風尚,一種精神並起著一定的社會作用。

始於神農的中國茶以及茶文化傳播

唐代中期,隨著茶葉產地擴大,品種繁多,茶文化成為全國性,獨立的一宗文化形態。人們不再侷限於待客禮上,而是以茶會友,以茶議事,以茶共趣,多人享茶道等活動範圍流行於生活當中。有著得天獨厚地理環境的湖州紫筍和經濟文化水平的常州陽羨被列為貢茶,朝廷還設立了貢茶院(製茶廠),並組織專門官員研究製茶技術,使茶葉生產技術不斷提高,新品不斷湧現。飲茶之風向中原,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擴散,茶葉生產,買賣已經成為全國性的社會經濟活動,茶馬交易也在此開始。

始於神農的中國茶以及茶文化傳播

宋朝時期,因為氣候原因,福建建安茶取代湖州紫筍成為貢茶,福建茶區成為茶餅,茶團的製作研究中心,從而帶動了閔南和嶺南茶葉的迅速發展。我國茶的生產和茶文化對國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世界各國對茶的消費,對日本的影響力最深。自唐至元代,重要的進出口岸是浙江,日本使節和學問僧紛紛來到浙江各佛教聖地修行求學,當他們回國時帶回的不僅是教義還有中國茶道,種植知識,技術,並使茶道在日本發揚光大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藝術精神和內涵。

始於神農的中國茶以及茶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