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西安鐘樓,建成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最初位於西大街以北廣濟街口的迎祥觀,與鼓樓相對,據目前所在位置大約1千米。當時正對著南北城門,是長安城中心。建在方形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頂,總高36米,佔地面積1377平方米。

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鐘樓夜景

西北角陳列著一口古鐘,名“

景雲

”,鑄成於唐太宗景雲二年,重5噸,鐘身鶴飛龍祥,鐘鳴聲揚數十里,。

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景雲鍾

在建成198年後,為什麼一定要遷移這樣一座恢弘的建築呢?

首先,隨著明朝初期長安城的擴建,城市中心逐漸東移。後來,城門改建,新的東、南、西、北四條大街建成,位於迎祥觀的鐘樓就顯得偏離了城中心。

民間傳說

明萬曆年間,關中發生了大地震,死傷慘重。長安的豪門大族十分恐慌,紛紛奏請政府降妖除魔,還百姓安寧。後來請來迎祥觀的的道士高承之商議此事。

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鐘樓夜景

高承之是長安城以及關中一帶久負盛名的老道士,他告訴知府說:“鐘樓東遷半里,地動必然消除。”這個道士有一本記載著長安地理情況的古書,上面說:關中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終南山的高峰也不過是海上的一些零星小島,當“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時,海水向東流去,才形成關中平原。但有一條大鰲魚遲遲不肯離去,就用嘴巴鑿了一條大川,把自己隱藏其中。後來地裂山突,大川就變成了地下河。

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每到三月十五,大鰲魚就游到露出地面的大川口,噴沙擊浪,衝出幾丈高的水柱,呼吸新鮮空氣。

從隋之後,川口因為地殼活動封閉,大鰲魚不再作怪。知府就問:“可知如今鰲魚何在?”“就在鐘樓半里的哪個十字街口。”遞給知府一張古圖卷,開啟一看,是一座瑰麗的鐘樓,底下伏臥著一條鰲魚,左上角有一首詩:

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鐘樓上按照1:1複製的景雲鍾

天剛破曉霞蔚生,跑卻金幣樂無窮。春風漫舞長安道,修得是樓四街中。

看罷圖卷,知府禮記令全城鐵匠趕製一條百丈鐵鏈,徵用五千工匠,降鰲建樓。

歷史上的遷移

萬曆十五年(1582年),在陝西監察御史

龔懋賢

的主持下,咸寧、長安二縣縣令奉命將其東遷至現址。

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本質結構的樓體全部是原件,因是磚木結構,標號組裝甚為迅速。這在當時可是一項壯舉。龔懋賢所作的

《鐘樓東遷歌》

詳細記載了這次東遷工程:

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100年前的鐘樓

西安鐘樓,故在城西隅。徙而東,自予始。樓唯築基處,一無該創,故不費縣官而工一就。無何,預告去,不及觀其成。漫歌手書,付鹹、長二令。備撰記者採焉。歌曰:羌此樓兮誰厥飴?來東方兮應昌期。挹終南兮云為低,憑清渭兮銜朝曦。鳴景雲兮萬籟齊,彰木德兮奠四隅。千百億祀兮,鍾虞不移。

西安鐘樓竟然是遷移過來的?

鐘樓的榫卯結構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五年(1740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都分別對鐘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