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無為”境界有多高?不破7層障礙,我們壓根夠不著

《道德經》:“無為”境界有多高?不破7層障礙,我們壓根夠不著

引言(蟬大俠)

“無為”是《道德經》的最高境界。

讀《道德經》,先要理解“無為”這個概念。

前人解讀“無為”,多以為是“不妄為”、“少干預”之意,雖然不能說錯,但卻失之於淺陋。

無為的真正內涵,遠比我們想象的深刻得多,一位讀《道德經》35年、驗證7年的悟道者如是說:

《道德經》:“無為”境界有多高?不破7層障礙,我們壓根夠不著

蘆福安老師

什麼是“無為”?

無為,就是從“無”開始的“為”!

為什麼要從“無”開始呢?因為只有到了“無”的境界,才可以認知到世界的本質、實相。

如果不從“無”開始為,那就是一個假象,根據假象去為,你想想會發生什麼?

比如說法官判案,根據假象去判案,就會出現冤假錯案。醫生根據假象去治病,就不會對症施治。

《道德經》:“無為”境界有多高?不破7層障礙,我們壓根夠不著

這,就是“無為”的重要性。

但是,這個“無為”說得簡單,怎麼做到?換句話說,我們距離實相隔了有多遠呢?

我跟實相之間,一共隔了有

七層障礙

七層障礙從外向內,第一層就是“萬物”,通行本第42章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的“萬物”,第二層就是“三”,第三層是“二”。

萬物對應的是執著(我喜歡用“契合”這個詞);三對應的是慾望;二對應的是分別。

這三層障礙,是在《德經》裡面要解決的。

《道德經》:“無為”境界有多高?不破7層障礙,我們壓根夠不著

而在《道經》裡要解決的有四層障礙,也就是“自矜、自伐、自是、自見”。見於通行本第22章的: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以及第24章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德經》三層、《道經》四層,這就是我跟實相之間的七層障礙。

《道德經》:“無為”境界有多高?不破7層障礙,我們壓根夠不著

克服了這七層障礙,就見到了實相,就可以從“無”開始為,這種基於事物本質、實相的“為”,就是“無為”,也是唯一正確的“為”。

那麼“無為”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呢?請繼續關注後續解讀。

《道德經》到底講什麼?一位讀經35年、驗證7年的悟道者如是說

編者按:本文節選自蘆福安老師11月27日在湖南衡陽的《<道德經>心法》講課文案,點選上方連結可觀看完整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