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現代人的安心之道

陽明心學,現代人的安心之道

陽明心學,現代人的安心之道

陽明心學,現代人的安心之道

明代大儒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後,“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自此,儒家“心學”道統,從孟子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到陸九淵的“同心同理”,再至王陽明的“致良知”,一脈相承,發揚光大,圓融純熟。

儒家“心學”的挺立,在一定意義上,是人之本心彰顯的歷程,是人之主體性的自立自足,是內在良知覺醒的精神求索過程。其發明本心、知行合一的智慧魅力對於現代人的精神成長仍然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啟示價值。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發明本心 剝落物慾

中國傳統文化智慧凡是講求一個“心”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心誠則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等,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就是一部關於“心”的致思歷史。何為心?如何為天地立心?這方寸之間到底蘊涵著怎樣的人生智慧?在與天地的精神往來之中,“心”又如何指引人的生命踐行?

陽明心學是儒家“心學”的一個精神高峰,其對生命本心的發明和闡揚,開啟了一段心學的哲學解構之旅,使得人之本心從森嚴的理學程式中掙脫出來,獲得解放,重新煥發生機,如自性具足的種子,破土而出,自然生髮。

從這個意義上說,陽明心學具有一種思想變革的時代價值,是中國哲學理路的一次“大轉向”,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的一個“大融合”和“大淬鍊”。

陽明心學以本心涵容事理,其“本心”並非一顆肉團之心,也不是一種現代心理學意義上的心理感知,而是一種生命本體的靈明覺知,一種觀照宇宙萬物的功能, 一種整體生命的全息湧動的能量。

如果用精神分析中的“冰山理論”進行直觀解釋的話,此心並非海平面之上“冰山一角”的自我之心,而是涵括了整個海平面以下的“冰山全貌”,是本我、自我與超我相互辯證的“大我”之心,是意識與無意識相結合的“無我”之心,正所謂“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陽明心學是一種時代的辨證精神,是對人之本心迷失於物慾的一次精神拯救。直至如今,我們對於“發展”這個概念其實還沒有一個全面、準確和清醒的認識和理解,我們總是習慣於“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這樣的宏觀敘事辭說,但是我們是否真正地反思過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和進步呢?是快速膨脹的物質財富?是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還是人對自然界一次次傲慢地“征服”?

當我們直面現實,不得不接受這樣一種質疑和假設:如果人類並沒有從“發展與進步”中獲得更多幸福的能力和創造的可能性,那麼這種“發展和進步”或許就是一種妄想和執念,這將把整個人類的生存拖進絕望的深淵和惡的泥沼。

陽明心學的時代意義正在於此,針砭時弊,滌盪思想上的陋習,剝落遮蔽本心的物慾,讓生命迴歸樸素和真實,這就是儒家心學真正的力量,從歷史的深處走來,攜帶當下的渴盼,成為指引未來的精神啟示錄。

陽明心學,現代人的安心之道

啟迪多元思維

本心一明 萬物皆舉

陽明心學的修養工夫強調發明本心,切己自反,從自身上下功夫,開掘自家珍寶,不注重對外在事理的求索,其為學路徑是“先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這種直指人心的修養工夫,與禪家明心見性的頓悟法門頗為相近,都是深刻領悟了自性本自具足,何須外勞的生命真義。

用現代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解讀的話就是為學修養要善於抓住事物的根本和重點,之後才能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從本根處培養,方能開枝散葉,發揚光大。

《道德經》有云:

“為學日進,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陽明心學是集儒釋道之大成,其修養功夫不是沉迷於文字傳注,外索物理,如此“負重”只會迷失本心,壓抑人性,而是講求一種易簡便行,是為道減損的工夫,是對外在物慾不斷剝落的辨證過程,直至身心妄念俱脫落,輕安自在,本心發明,“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

陽明心學本心修養的簡易工夫對於現代人的精神成長具有一種“減負”的價值,尤其是身處“知識爆炸”的資訊時代,人被片段化資訊所支離,捨本逐末,離散消沉,如能發明本心,識得真性,定能不斷開拓出嶄新的人生局面。

正心正舉

知行合一

陽明心學真正的志趣不在理論思辨,而是一種躬身踐履的實踐精神,是切實用功的知行合一的實踐哲學。

玄談巧辯只會矇蔽本心的發揚,最後迷失本心,審視現代人的生存境況,我們會發現一個鮮明的標識——“分裂”,無論是精神病學意義上的“精神分裂”,還是日常生活語境中的“身心不一”、“言不由衷”或“身不由己”,現代人的精神狀態是如此的飄忽不定,反覆無常,其根本原因是生命意義的消解和心靈空間的失重,進一步說就是知與行的分離,或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生命中沒有真知,只是盲目行動。

從一定意義上說,陽明心學可謂現代人的一劑“強心劑”,其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源自人之本心的澄澈明淨,圓融自如,自然由內而外,發揚光大,知行合一,無有分別。“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與行本是同一個生命體驗的過程,王陽明進一步闡釋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與行打成一片,根源在於人之本心的挺立。現代人在追逐物慾滿足的過程中,不可迷失了本心,本心矇蔽,精神渾噩,意志消沉,只有在方寸間下深工夫,才是現代人安身立命的正道。

陽明心學,現代人的安心之道

撥迷見智 開啟自在之門

致良知

陽明心學中的“良知”即人之本心,是後期陽明心學更加成熟的表達,也是儒家心學重視現世人生價值的必然之義,其發明本心,最終要歸於對現世人生的自洽安排,實現一種道德理性判斷,注重內在道德良知向外的推衍和發用流行。

良知具有靈明覺知的特性和常知常照的功用,能夠觀照一切外在事理的是非善惡。所以,致良知就是要把人的內在善良的秉性由內而外推至開來,使其發揚光大,滲透到人的一舉一動,一念一想之中,使得人在舉手投足、起心動念之間都能不離本心,行於大道。

“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每每讀至陽明心學的“四句教”,總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激越和醒覺,也每每感喟古來聖賢求學問道的天地氣概,文明的傳承和文化的興盛,不在時空的流轉變遷,而在文化深處人之本心的薪火相傳,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