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藝術的創作與傳播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講的話那就是

“百花齊放”。但是藝術創作並不全是優秀的、積極地、充滿正能量的,它們中也會有充滿糟粕、低俗的內容。所以評判一個藝術作品的內容是否優秀不能只看它的商業價值的成功,內容是十分重要的評判標準,但我們又不能僅憑內容的不好就否定其藝術價值。就像1

915

年由大衛

·格里菲斯執導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改編自托馬斯·迪可遜的小說《同族人》,影片大量借鑑了小說嚴謹的結構和敘事方式,充滿了完整大氣的風格,加上開創了新的鏡頭形式和組合,使其成為歷史上電影藝術語法的奠基之作。

但是這部電影也為後世留下了不好的影響,那就是

“種族歧視”。但是我們又不能僅僅憑著該部影片中含有的種族歧視而否定了它對於美國電影乃至世界電影界的影響。這時在評判藝術作品好壞的標準由

技術、修養、靈魂

逐漸變為了關注藝術作品在創作過程中作者對於藝術作品所傾注的

“真誠”,在開始講述“真誠”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下“真誠”的定義。

藝術創作的體現

“真誠”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是:真實誠懇。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以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

但是我們討論的是藝術創作中的

“真誠”那麼在藝術創作中的“真誠”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齊齊哈爾大學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

胡玉森教授在他的論文

“略論藝術創作中的真誠心態”中將“真誠”分為藝術創作過程中的

至真、至善、至純、至美的心理境貌。從而使得藝術作品達到高、精、純的境界。

在資訊爆炸的今天蘊含在藝術創作中的

“真誠”在中國當代藝術中變得越來越稀有、罕見。在面對各種誘惑,創作者們顯得心浮氣躁、目光短淺,在加上收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他們創作的作品變得更加媚俗化。缺乏對自我的理性認知,也沒有關注到藝術作品背後所蘊含的巨大的社會問題。只會隨波逐流最終被時代所拋棄。只有把“真誠”融入到藝術作品中才會使得作品歷久彌新,被人銘記。

在這裡我舉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的一部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例,這本書成功的地方就在於整本小說中都蘊含著一股濃濃的

“真誠”。這本書以兩位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為主線,介紹了

中國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藝術創作的體現

路遙在創作的過程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黃土高原上的民風民俗,也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這就達到了至真的心理境貌。一切離我們如此遙遠,卻又讓我們感到身臨其境般的真實。至於至善、至純、之美也無一不在小說中體現出來。路遙在創作這部小說時也會像大仲馬一樣因為人物的喜而喜、悲而悲,甚至在田曉霞不幸死亡時,他會掩面失聲痛哭起來。所以《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在我看來是

“真誠”對於藝術創作的影響的最好例子。讓每位讀者在閱讀完之後都會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讀者對於人生、社會、以及時代的思考這便是時代賦予當代藝術家的使命。

總而言之,在低俗化浪潮的衝擊下,藝術創作者們不應當隨波逐流、推波助瀾,而應當有一些力挽狂瀾的浪漫情懷;在享樂與虛無觀念盛行之時,藝術創作者們更應該堅持本心,認真審視自己的靈魂,以一顆真誠的心態去進行藝術創作不僅會給觀眾帶來意思欣喜與慰藉,也是對自己靈魂的洗滌。

藝術創作的體現

我認為,並不是所有的藝術作品都值得我們去理解其中的所謂的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尤其是一些缺失了

“靈魂”的拙劣之作。只有以真誠的心態去創作的作品才值得我們尊重並潛心研究。真誠並不止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藝術作品中的“真誠”也同樣應該予以同樣的重視。這樣就會大大的減少一些粗製濫造的作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