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作為一件藝術品,它包含著極高的審美價值;作為一件歷史事件的真實記載,它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並且它是羅馬式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

——喬會根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場景38:裝飾在船尾和船頭的遠征船越過英吉利海峽

《巴約掛毯》

是為記錄諾曼國王威廉佔領英格蘭地區而製作的。

這件作品雖然被稱作“掛毯”,但它不是一件嚴格意義上的編織掛毯,而是一件亞麻布羊毛刺繡作品,製作掛毯的工人是諾曼或英國的婦女,她們使用了八種染色的羊毛。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場景42:我們在這裡準備肉,這裡的僕人很忙

《巴約掛毯》在羅馬式藝術中是十分難得的敘事性藝術品

,因為它在一個事件發生後不久就以充分的細節對其進行了講述。

整幅掛毯足足有70米長(現存62米),共出現623個人物,55只狗,202匹戰馬,49棵樹,41艘船,超過500只鳥和龍等生物,約2000個拉丁文字,堪稱是西方的“清明上河圖”。

這件掛毯上講述的故事,採用的是勝利者的歷史視點,充滿對民族自豪感的宣揚。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場景6:伯爵哈羅德

他的敘事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勝利,而是整個事件的完整編年史,它詳實地記錄了11世紀的戰爭場面,並且提供了大量有關諾曼底建造者修建要塞式城堡的資訊,其中包括備戰場景、為造船而伐木的場景,將裝備搬運上船、烹飪準備的場景等。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場景23:威廉公爵

就這個意義來說,這件掛毯在所有羅馬式藝術作品中是最具有古羅馬藝術特色的。

它將故事性的敘述與畫面的裝飾趣味相結合。

掛毯的主要部分用兩條長邊框起來,上面有純裝飾性圖案,下面是陣亡的展示和馬匹。儘管是一件工藝品,但它反映出了和當時手抄本插圖一致的繪畫風格。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場景19:與動物上下邊界

它以輪廓線來表現運動,在輪廓線中以鮮明、平塗的顏色填滿,畫面上的三維空間成為平面的重疊。

這種帶有抽象意味的明朗的、新鮮的視覺效果是羅馬式美術所特有的。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場景45:建造城堡丘

另外,圖中馬匹生動的翻筋斗的姿態,體現出這件掛毯與福音書手抄本藝術的緊密聯絡,這種動物姿態與福音書中獅子的姿態十分相似。從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英格蘭傳統繪畫風格如何演變為一種“羅馬式”的盎格魯—諾曼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它有西方的“清明上河圖”之稱——《巴約掛毯》

▲場景57:哈羅德國王於1066年10月14日去世

關於巴約掛毯

記錄諾曼國王威廉佔領英格蘭地區而製作的;

不是一件嚴格意義上的編織掛毯;

在羅馬式藝術中是十分難得的敘事性藝術品;

最具有古羅馬藝術特色的;

將故事性的敘述與畫面的裝飾趣味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