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真品怎樣才能收藏到

在元代和明代早期,當青花的製作工藝還不太成熟的時候,必須這樣做才能夠提高成品率。顯微結構研究的結果表明這種假設是對的。顯示元青花暈散區的斷面顯微結構表明,元青花反應層上鈣長石晶體發育得特別好,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由於元青花色料中含有較多的鈣,使反應層附近釉的高溫粘度降低,流動性提高,因而有利於色料從著色區向非著色區擴散,造成暈散現象。反應層上鈣長石晶體的蓬勃生長也產生同樣的效果。

元青花真品怎樣才能收藏到

到了元代時期,因蒙古族人審美上崇尚白色,景德鎮的高嶺土燒製出來的瓷器胎體潔白,在眾多名窯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的主流。加上當時外交開放、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為元青花的登場營造了很好的社會環境。

青花瓷器以釉下鈷藍彩繪裝飾為主。元青花瓷在彩繪方面有兩種技法:一是白地繪彩,即圖案花紋以青料描繪出來,這是青花瓷器的主流。二是青花拔白,即以青料作為地色或輔助花紋,主體圖案花紋是以露出的白瓷部分呈現,這種型別在元青花瓷中雖然有一定的數量,但和白地藍花相比則屬於極少數,主要應用在大盤大碗一類大件器上。除了以上的兩種彩繪方法,元青花還有采用鏤雕及堆貼等的附加裝飾方法。

元青花真品怎樣才能收藏到

新仿元青花沒作舊的一般釉面火氣較重,表皮有賊光。經過作舊的有的雖沒了火氣賊光,也沒有老物應有的寶光。酸蝕的釉面顯渾、發死,與真東西光亮顯然不同。

元青花紋飾繁密,層次較多,通常說是“滿畫”,七至九層紋飾為常見,有時多達十幾層。繪畫文飾突出佛教、道教文飾和中華民族歷史故事。均是傳統的中國傳統紋飾。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繪畫工藝和藝術風格不僅前 無 古 人,而且後人難及其項背。大氣、豪放、瀟灑、飄逸,顯示了畫師們非凡的功力。可見元瓷畫工並非一般畫匠,其中不少是當時頂 尖畫師,流落窯頭作畫。留下了這種大氣龐然的不朽的作品。

元青花真品怎樣才能收藏到

元青花兩多:多無款,多底部不施釉。元青花和明洪武青花中有款,底部施釉的數量很少。瓷器開始大量寫款開始於明永樂,但永樂瓷器中也不少是沒有款的。底部多不施釉,元青花器物施釉不到底,正好給後人觀察胎土提供了條件。過去有人說元青花底是糊米狀,這是錯誤的,準確說應該是糯米狀,象用天津小站大米熬稠稀粥一樣晶瑩透亮。元青花的底部什麼樣,它瓷胎也應該什麼樣。

近些年來,我國及海外各大博物館,一直透過民間收藏的渠道補充藏品,有名氣的拍賣行公司也不斷徵集並拍賣元青花真品,使得元青花瓷器不斷的面世,且數量越來越多,而且按照近年來有關資料統計(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國嘉德、香港福羲)等一些大拍賣公司拍出的元青花的數量都有很多,所以民間有一個說話,說民間沒有真正的元青花,是不正確的,所以民間且國際市場上的元青花拍賣價格一直在不斷攀高,這對元青花的收藏家和研究者是個鼓舞,對民間收藏也是個鼓舞,讓更多的元青花一一面世,所以關注元青花收藏拍賣的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