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一位敢於批判古人的現代大師,真是藝高人膽大!

啟功先生書法藝術風格的學理與漫解,最終造就了一位現代的書法大師

根植傳統成就了一代書法大家。從書法史上看,誰越是重視傳統誰就越有可能成為大書家。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能在書法史上站立幾百上千年的書家,若沒有傳統的支撐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啟功先生在1948年的時候結合自己的體會就學習古代書法經典提出了自己的認識,他評價張旭懷素臨池時認為:“顛張醉素擅臨池,草至能狂聖可知。力控剛柔驚舞女,機參觸背勝禪師。常將動氣發風手,寫到翻雲覆雨時。萬語千言歸一一刷,莫矜點畫墮書痴。”臨池能達到書痴的境界,並不是所有學書者都能達到的,或者可以說,能達到書痴境界的人在書史上又能有幾人呢!這就是認識、功夫和成果的必然結合,沒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苦心求索,想有不與凡同的建樹,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啟功:一位敢於批判古人的現代大師,真是藝高人膽大!

批判地繼承傳統中的精華繼承傳統首先是辨明傳統的優劣,這是需要膽識和勇氣的,能去偽存真並勇敢地繼承傳統中的精華也是需要智慧和創造力的。正確地評判傳統一對傳統要 有清楚的認識和辨別能力中國歷史悠久,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東西非常多,能夠正確評判傳統,首先要有豐富的知識和對某一領域獨到的見解,其次是站在正確的立場上評判歷史及其歷史遺留給我們的作品,這太需要智慧和精準的眼光了。

啟功:一位敢於批判古人的現代大師,真是藝高人膽大!

啟功先生對鐘王的評價就非常耐人回味: “鐘王逐鹿定何如,此是人間未見書。異代會心吾不忝,參天兩地朱驢。”沒有見到真正的筆跡墨跡而論及誰好誰壞有什麼意義呢? 只能是樹立標杆供後人瞻仰罷了。這是擱置爭議,求其大同的一一種評判方法。而對劉墉的評價卻是就書論書了: “劉墉書跡頗斕斑,彷彿襄陽畫裡山。四十二泉翻閣帖,精魂棗石此還”其實,對古代碑帖和書家的評價,最重要的不是痛批也不是高高捧起,而是能從中看到這些書跡的來源,特別是知曉書家成長的脈絡及其學書的經歷和書法風格的由來。啟功先生恰到好處地指出了劉墉書法的來龍去脈。精準!

啟功:一位敢於批判古人的現代大師,真是藝高人膽大!

勇敢地批判傳統一也就是意味著剔除了傳統中的糟粕。啟功先生很少論人之短長,但是品評書法作品卻十分豪爽,一旦有見地便一吐為快。對於清代所推崇的四大家啟功先生認為: “有清書推四大家,而各有一告,蓋成板劉蹇翁赧鐵軟。蹇者驕恣,色厲而內荏; 赧者遲疑,欲進而反退也。”這是啟功先生非常明確的態度。這種態度不是簡單的褒或貶,而是提醒後來的學書者引以為鑑。而有的評價則作調侃狀,如,1992 年的一首自作詩云:“江心水拓瘞鶴銘,坊間木刻黃庭經。翁何遞贊原何故,一樣模糊看不清。”

啟功:一位敢於批判古人的現代大師,真是藝高人膽大!

傳統中的精華是每一個學 書者都想學習的,但是,在面對浩如煙海的歷代書法作品中,想找到自己喜歡的並且是傳統中的經典的作品,還是需要些甄別力的。 據陳榮琚先生講啟功先生所收集和收藏的碑帖甚豐,但是我們從啟功先生臨習作品看,其比較鍾青的主要有《千字文》、《自敘帖》、《閣帖》、《大觀帖》、“二王的多種刻帖和墨跡”、‘蘇軾多種墨跡”等等,這些都是傳統中的經典作品,也都是啟功先生在自己豐富的碑沾藏品中比較喜愛的,他都進行了數遍的臨習和深人的研究,並最終化為自己書法藝術風格的一一部分。

就如何繼承傳統中的精華及其如何處理好古人和自我的關係方面,啟功先生主張:所謂有古人者,似碑帖中字也;所謂有我者,自成體段也。不佞於此,亦有同感焉。古法書,求其肖似,而拘泥矜持,不啻邯鄲之步。追乎放筆自運,分行布白,可得己出矣,而點畫荒率,每招杜撰之譏。且自運稍久,臨古又無人處。其病所由,蓋臨古不朵,而自運又復不熟耳。乃知書雖一藝,但非率爾可工。其心須放,其眼須精,其手須協。回憶每臨帖一通之後, 放筆作字,必有一絲進境,然無從有意求之。”而對於如何待時代書風的影響,啟功先生認為:“ 人莫逃乎時代風氣,雖大力者,創造與規避,兩不可能。唯有廣於借鑑,天然消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