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西雙版納曼春滿,始建於佛曆1126年,也就是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一千四百多年來,這裡經過多次修復、重建。佛寺中間有四根很粗的圓柱,據說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座金碧輝煌的佛寺是橄欖壩的中心佛地,凡是重大的佛教活動日,壩子裡的偽造和各個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裡的建築修復都是靠村民和虔誠的信徒們捐錢、捐物來完成的。

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西雙版納曼春滿

大門裡面的兩座供臺,專門用來擺放施捨給飛禽的食品,以示佛家人的博恩。對著金塔的樓閣稱為誦經閣,是和尚傳授經文的地方,其他人員都不得出入。誦經閣四角地上有幾個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標誌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內為禁區,除佛爺、和尚以外,人低們不得踏入。寺廟內的高大塑像是佛祖釋迦牟尼的佛像,在佛像背後有一棵高大古老的聖樹-菩提樹,當初釋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樹下成佛的。佛寺大殿中較高的臺階叫僧侶臺,是佛滴水轉運,拴線祝福的地方。佛寺內懸掛長白布條,是傣家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

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西雙版納曼春滿

傣家人熱愛自然,在庭院裡廣種果樹和花草。版納的植物大多都是春季開花,夏秋季果熟,如:柚子、芒果、菠蘿密、荔枝、李子、三丫果等,而酸解則是夏季開花冬季果熟,香蕉和芭焦一生只開一次花,結一次果,無季節限制。佛寺前三棵棕樹就是用來製作貝葉經的貝葉棕,這種樹只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開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花兒開放後,就迅速枯死。

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貝葉棕

我有幸看到了傣家的貝葉佛經。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定在貝葉上的,用貝葉來記載傣族的史詩、佛經、諺語、傳說等等,一直流傳至今。傣家人將貝葉棕的葉子砍下後,經過裁剪、壓平、水煮、曬乾,用鐵筆刻上文字,刷上一層植物油,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字跡了。貝葉經可儲存上千年的歷史,時間越久,字跡越清晰。傣文字是傳男不傳女的,男子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們七八歲時,就要到佛寺裡當和尚學習貝葉經。我國現已經成立了貝葉文化研究會,它對貝葉文化的研究和開發具有很大的積極重用。

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西雙版納曼春滿製做好的貝葉經書

在西雙版納傣族全民信仰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緣。在進入佛寺後一定要注意一些禁忌:忌口、忌心、忌行為。就是不該說的話,不要亂說;拜佛一定要誠心,心誠則靈。千萬不能摸小和尚的頭和大和尚的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畫腳,不能隨意敲打佛鼓、和其他的樂器。

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西雙版納曼春滿

去西雙版納必去的、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的村寨-曼春滿

在村賽邊上有一片奇形怪狀的樹林是鐵力木林,鐵力木俗稱“黑心樹”,是傣家人的柴薪林。每隔兩年,傣家人將樹枝砍下來作柴薪,這些樹來年還會發新芽、抽枝。傣族是全國56個民族中唯一種植柴薪林的民族。有了柴薪林,傣家人既可以方便取柴,又可以減少對森林的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