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直達心靈的拷問

《孝經》古人認為是孔子所做,但根據內容分析,有人認為應該是孔子的弟子們,根據孔子當時的言論而記述下來的精髓。有人說此書成書於秦漢之間,也有人認為這是七十子言論之遺言,總之是眾說紛紜。但不管誰是作者,都不影響閱讀。也不影響書中的精粹。因為孝,是教化的根源,也是德育的根本。

孝經,直達心靈的拷問

《孝經》開篇就講了,人的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應該不愛惜。不要無故損害身體,不要損害名聲,不要做惹父母傷心的事,不要做傷害父母的事,凡事以父母為先,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以父母的意願為主。這些都是“孝”的開始!孝是先修身,讓自己有仁有德,有品質有修養,然後讓父母家族因為自己的美譽而顯赫。因為自己的美德而榮耀,這是孝道的發展。從孝順父母到效力國家。這是孝道的終極目標。

孝經,直達心靈的拷問

很多人都知道百善孝為先,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孝”有至孝跟愚孝的區別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知道要尊敬父母,尊重長輩,長幼有序,長輩為先。不逞口舌之利,不做戾氣之爭。但是,不是父母說什麼都要聽的。不能助長父母的貪婪,不能滿足父母不現實的慾望。不能執行父母不正確的要求,不能順遂父母過於任性的舉動。所以父母有過錯也要及時提醒,父母要求過分也要及時糾正。讓父母不犯錯,也是孝順的一種表現。

孝經,直達心靈的拷問

自古大孝無大惡,孝順父母的人,一般也是對事業忠誠的人。《孝經》說侍奉母親也像侍奉父親一樣的用心溫暖,效力國家,也要像孝敬父母一樣的盡心盡責。所以孝順的人,品質不會差,孝順的人在行為上也不會有太大的錯處。現代人,並不懂得真正的孝道。要麼就一味盲從,要麼就我行我素,要麼跟父母呼來喝去,要麼跟長輩唯唯諾諾。孝順不是屈己從人,不是一味的奴顏婢膝。要有自己該有的主張,有自己該有的原則,有自己該有的分寸。讓父母愉悅的同時,也讓自己輕鬆自在,才是孝順的最高境界。

只有孝,可以感天動地。只有孝可以動人靈魂。自古就有舉孝廉,只要孝順父母的人,又能做到廉潔,即使沒有後臺,沒有多大才能,也能被推舉為官。可見“孝”是有多大的魅力。古人把“孝”看做是一種美德,以“孝”治家,以“孝”治國家。以“孝”修身,以“孝”養行。古人講敬君如敬父,愛民如愛子。都是以孝心孝行來推廣忠君愛國的。也說明了孝道在治理國家與守衛國家的重要性。

孝經,直達心靈的拷問

孝,是至情至性的。是發自內心的尊崇,不是虛假的表面應承。講求孝道,不是迂腐,不是盲從,不是翻炒冷飯。現代人真的需要用孝道來拷問自己,於家何用?於親何求?於人何益?真的是利字當頭,錢字唯一嗎?也需要用孝道來鞭策自己,在衝動時,多想想父母的不易。在灰敗時,想想父母的撫育。在任性時,想想父母的寵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知道什麼可行,什麼能做。怎樣給父母贈光,怎樣不會給父母添堵。怎樣做人,怎樣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