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門頭溝,地處北京西部山區,老北京有一條繁忙的京西古道,是駱駝,馬匹拉煤運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山路石道上來來回回,久而久之形成的古道。在這條古道的中段,門頭溝路的西盡頭,有一個叫圈門的地方,京西古道自西向東穿過了圈門的過街樓的“券洞”就算進入了通往北京的大路,所以人們就把這稱為門頭溝之門,門頭溝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煤,在民間又有著“烏金”的美稱,是舊時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燃料。門頭溝擁有豐富的煤礦資源,元明清以來,來自西山地區的煤炭,成為北京城主要的燃料資源,“京城內外人煙繁庶甲於天下,惟賴西山之煤,取用不窮”。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08年的門頭溝,是一位當時來到北京的外國攝影師拍攝的。圖為1908年的門頭溝,雪後的潭柘寺全景。潭柘寺位於門頭溝東南部的潭柘山麓,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雲寺”,但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故民間一直稱為“潭柘寺”。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門頭溝,馬鞍山上的戒臺寺,戒臺寺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國內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臺寺。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戒臺寺護國寶塔。護國寶塔位於千靈山極樂峰下的太古化陽洞洞口,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門頭溝戒臺寺護塔林。戒臺寺塔林始建於遼代,由歷代寺內高僧的墓塔組成。塔林共分三處,一處是寺內抱塔松前“法均”大師的靈塔和衣缽塔,另兩處是距寺東南半里多的上下塔林,多為明、清所建。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門頭溝潭柘寺三聖殿。根據相關文獻記載,三聖殿建於明代永樂年間,如今三聖殿已經消失不見了。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門頭溝潭柘寺三聖殿。據清代《日下舊聞考》記載:“三聖殿側,惟殿左銀杏大者,一株高十丈餘、圍約二丈餘、其旁復生小者三株、高數丈,寺僧雲前一株生適當聖祖臨幸時,後二株生適當皇上臨幸時。”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門頭溝潭柘寺,帝王樹牌坊。帝王樹位於潭柘寺三聖殿正殿和抱廈連脊處東山牆外,樹外側有一圈漢白玉欄杆保護,彰顯其等級高貴。在帝王樹正前方,三聖殿前部分東山牆側窗外,有一座單開間的小型牌坊,人們稱它為“帝王樹牌坊”。1930年代之後,這座牌坊也不見了。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門頭溝潭柘寺,從東北向西南拍攝的帝王樹牌坊,以及三聖殿殿後。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

1908年的門頭戒臺寺九龍松。九龍松種植於唐代武德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九龍松一干分九枝,奮力向上,恰似九龍騰飛。

老照片:1908年的北京門頭溝,“烏金遍地下,百寶滿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