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師開示:如何初步得定

我們平常修道的人,現在修道的人,光講打坐,大家都是喜歡打坐,坐在

那裡,第一個你的思想沒有停過,粗的思想就沒有停過,這個思想往來,盡

管坐在那裡,熬腿,甚至於熬了一坐三四個鐘頭,也不過是在那裡熬腿;做

了幾十年功夫,好一點的,在細昏沉的狀態,細昏沉好像剛才我講過的,講

話也聽見,什麼也清楚,迷迷糊糊的;身體坐著那裡很舒服,哎呀,好像自

己覺得一身氣脈打通了,那很舒服;哎喲,一身這裡舒服、那裡舒服,不想

動。你說你坐在那裡幹什麼?那可見你的思想都在轉嘛,在貪圖那個舒服對

不對?同我們覺得吃冰淇淋舒服、吃咖啡、吃糖舒服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

哦!只換了一個,不過你覺得這樣覺得很舒服。然後迷迷糊糊,人家叫你說

:某人,你看有人死了,你替我去抬棺材。你一定想這個人討厭,我在修道

,他還叫我去抬棺材!對不對?你絕不幹,絕不會肯下來,說:啊?死了要

我幫忙?腿一撤,馬上去,你做不到。

實際上你坐在那裡,又在怨恨、又在罵人——貪嗔痴慢俱全的。人家到你

面前:討厭!我在打坐,走輕一點也好,衣服颳得那麼大,都是風!你說你

在打坐入定嗎?這不是見鬼嗎?定不是這個境界。這個樣子的境界,你說

臨命終時,統統都在情緒裡。所以,《楞嚴經》告訴你,你會在定中你會

討厭人家,討厭人家這種動作打攪你,這一念就是瞋心。所以,臨死的時候

,或者臨死有一念瞋心,《楞嚴經》告訴你怎麼說?“瞋習相交”,這個習

氣,怨恨人家的這一念,這個心理作用——相交,“發於相忤”,就是很討

厭這個東西,心物兩方面構成了東西了。“忤結不息,心熱發火”,這火災

地獄就起來了。瞋是火哦!

所以我們大家學佛修道的,所以第六意識你沒有真正定住,你所有的境

界都不是定。大家同學們都問東問西的,我今天總統答覆你一句,要第六

意識真定住了,第六意識怎麼樣定住呢?就是說,我們在禪觀的課上給諸位

講得很清楚哦,我經常說,不管小乘、大乘、顯教、密教,什麼都不管,佛

說的法十個歸納:唸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

身,念休息,念死。實際上真正的念什麼?唸佛先應該念死,佛把它排在第

十位,實際上第一位,你上座也好,今天你一開始唸佛,你先念死,這一

剎那之間,你當成自己“我已經死了的人”,什麼都不管,這個身體也

就是死了的人。你不要說“我現在先打個坐,等我下座精神好了,再來給你

做事啊!”那是你念活,不是念死,你下不了決心,放不下來。如是念死是

第一。

所以我們有名的現代的,當然現在講過時了,叫近代了,淨土宗的大師印光法師,印光法師的房間裡頭你進去,他沒有供阿彌陀佛像的,什麼都沒有,

(只掛)大大一個字——“死”,他自己抬頭一看,“死”,念法,念死的

方法。所以沒有生死決心的這個心理,修定修不好的。所以大家統統都在

玩弄那個色陰境界的感受,這很嚴重啊!

你坐在那裡,剛才我們講就是你覺得坐得很好,身上氣脈周流啊,覺得很

舒服啊,定境界,清幽幽的,這個是細昏沉,細昏沉就是無明根本。

家有沒有想,而且可以試驗,你這樣坐在這裡很好,現在我拿把刀在你身上

割一下看,馬上割得你流血,看你還有這個清幽境界沒有?還有什麼氣血流

通、舒服不舒服?你絕對舒服不了了!那麼很簡單嘛,我現在這個舒服清淨

境界,是因為我沒有病,身體很健康,坐在這裡感覺到舒服,這是感覺

狀態啊!這個四大肉體活著當然的事情,不算是定境啊!你在這個境界裡

頭在攀戀,你到死的時候這四大分開了,你還有這個定啊?不可能的嘛!這

是非常科學的。科學就是說非常現實的東西,你不要搞錯了。這個時候你不

可能有定的。對不對?

那麼什麼叫定呢?定是第六意識境界,比如說,你或者一句佛號,念“南無

……”,或者想一個佛的境相,第六意識,我們假定現在有個什麼人來,馬

上把我一刀一刀慢慢地割,我曉得,我投降你了你也把我殺掉,我不投降你

也把我殺掉,我反正不管了,唸佛了!痛歸痛,這個意識是定的,這個意識

叫定,意識的堅定。定在不給痛拉走,換句話相反地,我也不給舒服拉起走

,不給清淨拉起走,意識一念堅定叫定。不然我們這個意識的思想念頭,一

個念頭一個念頭不斷地來,所以必須要找一個東西,意識上找一個東西,你

修空,可以呀,要空的境界是切斷眾流,你說我現在空,現在一空,下一個

思想不起來了,不來了、不準來了。過去這個思想過去了,中間就空,我永

遠把心念保持這個空靈,不是昏迷,也可以呀!這不是道哦,是修空的一個

方法。

我們拿一個人、學佛的人,照修空的方法,空不了,一上坐的時候,所以千

萬注意呦!

上坐、打坐你以為自己在修定,實際上都不是,都是被五陰境

界牽著在走,沒有得定的人。

得定,我們再三講,“繫心一緣”,第六意

識掛著一個東西,譬如一點亮光,我就把它定住了,定在這一點亮光、這一

個明點上,使我的意境假照著,可是我意境假照這一點亮光,不動了,什麼

境界都不動。那麼你身體坐得舒服也好,不舒服也好,不管怎麼樣,這一點

亮光是定的。定的,等於一個蠟燭點在那裡,沒有風,不搖擺了,而永遠這

一點是亮著的。這個時候,沒得思想、沒得理解。有思想、有理解沒有呢?

有!你這個亮光、第六意識的這個意境還是定的、不動搖。像蠟燭點在無風

的地方,不動搖,也不跳動,永遠是亮的。我的雜念思想,像那個風一樣,

這些都沒有了,永遠是定的。這個時候你自己曉得,我這個是淨的繫心一緣;那個曉得的境界不是妄想,那個是慧與智的境界了。妄想是生滅心來的、分別來的。這個時候不起分別、不起生滅心,所謂我們引用儒家的成語:“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思想,說不可思議,沒有思議它,知止了。這是慧的境界。這樣才是定。

那麼這個定的境界,不被生理、心理的痛苦、歡樂等等牽引起走的,這是

定,這是定境。那麼這種定境是切斷眾流的。初步哦,我是講最初步。實際

上這個叫什麼?我們以習慣的文字、習慣的思想來講,叫它是定境,實際上

佛學的這個名詞準確了:

梵文的原音——“奢摩他”,那就是“止”,得止,停止在那裡,把念頭停止,身心的變化一概不管了,這個得止。那麼在這個境況之下,我們活著的人,這個生理變化很大,變化很大一概不理,變化都是過去的,只看心念止不止。

如果能夠得到真正一念的止,比方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這一念,

就是佛的那一念,不一定四個字啊,注意呦!我們平常唸佛,有一點相當嚴

重的錯誤,也許在座有唸佛的人,我們在唸“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

-彌-陀-佛六個字,六個音聲,是六個念頭湊攏來,對不對?我們研究自

己心理,南、無、阿、彌、陀、佛,等於流水、同蠟燭一樣,我們一個蠟燭

,拿個火柴給它點上,點上蠟燭亮了,我們粗看這個蠟燭它永遠在亮,但是

你看那個蠟燭光“卟卟卟”這樣跳動的。實際上,當我們火柴一點上蠟燭,

第一點亮光,那個蠟燭油上來,已經消散了,所以覺得跳動,因為第二點蠟

燭油又上來接著,又亮起來了,第三點又接著……永遠不斷地接上來,我們

看去是整個的亮光,實際上每一剎那、每一剎那那個亮光都在消散。流水也

是一樣,乃至我們電能的光波也是一樣,所以電燈光波,假設用一支日光燈

管,我們就看到有時候覺得燈光閃閃的,電力不夠,它因為來的速度緩慢,

我們才看到它的生滅、閃光。如果它速度來得很快的話,我們就覺得這個光

沒有動。實際上它都在動、消散的。有一點物理常識都很清楚。你看我們的

心念也是一樣,“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念頭湊了一個念,這叫做唸佛號

。當我們在活著的時候,那六個念頭湊成一個佛號,配合上呼吸,一口

氣一口氣念,有好處,心容易得止,身體也容易調得好。當然不要那麼開口叫:“南無阿彌陀佛!”喉嚨以上叫,那是越念越不對、越散亂、身體也越來越壞;如果一口氣、一口氣,心很寧靜地念,身體越來越好,心念越來越寧靜,不能說得止。但是真到了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唸佛的境界是念什麼?譬如你一天假設念個十萬聲佛,做不做得到?很難有人做得到哈。當然不一定拿這個十萬,不要給數目限制,

我早晨起來一路唸佛唸到晚,要很專一的啊!唸到中間,你念了自然氣力到某一個階段,不想念了,也沒有其他的思想,好像愣住了,可是心裡對於佛這個觀念存在著,這個叫唸佛,這樣才叫做“唸佛”。但是如果說,我念著佛:“南無阿彌陀佛”,唸到氣力沒有了,停住了,可是佛的觀念也沒有了,那個不叫做唸佛,那叫昏沉,因為你第六意識上沒有佛境。

意識有佛,所以唸到這樣的練習呀,我們在死的時候,說唸佛,就是這一念,第六意識不要靠身體的,身體儘管分散了,這一念在成佛境界,專了,得止了。那麼中陰的變去不可能了,決定是蒙佛光接引。

其實我講這麼一個法門,其他的法門大致上也可以相通,這是非常初步的。換句話說,我們現生的這個打坐,坐在這裡,意識的念,其中沒有東西,統統是白搞的。我們在座也有修道家入手的朋友,修道家的朋友,也

要特別注意,正統的道家修法同這個沒有差別。要知道正統的道家,順便跟

修道家的朋友講一下,譬如道家的《悟真篇》上說:“壺內若無真種子,猶

如爐火煮空鐺”(鼎中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就是說,你打坐坐

在這裡、定的境界——你不要解釋錯了:“哦!這個‘壺內’是講肚裡,所以要守住丹田,這個是‘真種子’。”完全錯了!“猶如爐火煮空鐺”,道家也明明告訴你,什麼是真的丹頭一點,就是這一念,就是這意思。你坐在那裡,儘管是定,你定四十九天也沒有用啊!其中沒有一點東西,其中無物,你坐得再好有什麼用?只看到你一身肥肉,呵,你自己覺得在那裡通氣脈,在外面人看到就是一堆肥肉,像我一樣瘦的嘛,就是看到一把瘦骨頭坐在那裡;肥的嘛就是一砣肥肉,這有什麼稀奇呀?你中間“其中無物”,不行啊!所以道家來講,金丹一粒吃了就不死,這個服食金丹就是意念專一,繫心一緣。也就是拿淨土來講,完全通的啊!——“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唸佛,就是這一念完全定住了。

要注意,譚子的《化書》,莊子是講變化的。其實輪迴就是變化,變化就是輪迴,生命是精神跟物理互相變化出來的。那麼所以佛法為什麼提倡真的慈

悲?所以九十八結使,這個心念裡頭習氣自己沒有轉過來,一生修持都沒有希望的哦。所以真正的佛法要“慧”,這個非常的重要。比如,我再舉例子,貪嗔痴慢疑,大家不要口頭上聽過哦,真正的修持,所謂修定,把清淨的一念硬是定住,自己這些貪嗔痴慢疑細節的習氣呀,統統要把一個定力掛在那裡,把那些習氣統統轉化了,這個叫做定的修持。

恭錄自:《唯識與中觀》

南師開示:如何初步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