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三百三十五

山海經——海內東經——古名水:溫水——名山:崆峒山

正文↓

濛(méng)水出漢陽西,入江,聶陽西。

溫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華陽北。

潁(yǐng)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入淮西鄢北。

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鄉西南,入淮極西北。

註釋↓

1。濛(méng)水:古名水。

2。崆峒山:今甘肅省平涼市西3公里處。

譯文↓

濛水發源於漢陽西面,最後注入長江,入江處在聶陽西面。

溫水發源於崆峒山,崆峒山位於臨汾的南面,溫水最後注入黃河,入河處在華陽的北面。

潁水從少室山發源,少室山在雍氏的南面,潁水在西鄂的北邊注入淮水。

汝水從天息山發源,天息山在梁勉鄉的西南。汝水在極的西北注入淮水。

名山形象↓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3公里處,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於望駕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總面積83。6平方千米。崆峒山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

崆峒山的“三教洞”祀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是三教共處相容的具體體現。此外,崆峒山還有“三教禪林”,也稱“居士林”。明清“三教合一”說盛行,崆峒山的宗教人士跟上時代發展,於明末清初在岩石上開挖了三教洞。之後,三教雖偶有矛盾,但在教理、活動上都較融洽,方丈、道長都較團結。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是崆峒山傳統的廟會日,屆時山中香客遊人絡繹不絕。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三百三十五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三百三十五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三百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