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清初,由於明末農民起義衝擊,統治者為了長治久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諸如興修水利、減免部分賦稅和對手工業廢除“匠籍”制度,在文化上,實行滿漢一家、尊重中原漢文化的政策等。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迅速進人了一個空前繁榮時期。我國制瓷工藝在明代基礎上,此時也有了更大的發展。

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大清天壇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當朝統治者對瓷器的嗜好與參與,使得我國清初、清中時期的瓷器製作技術水平,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它集幾千年之大成,高超卓越,精細華美,成就不凡。在我國制瓷史上,先後密集地出現臧應選、郎廷極、年希堯、唐英等著名的督陶人物,並以他們個人命名的“臧窯”、“郎窯”、“年窯”、“唐窯”等。

其中尤以唐英及其“唐窯”影響最大。唐英在景德鎮大清皇家御窯廠督陶其間,親自參與瓷器的燒造,並在此基礎上,總結編寫出《陶成記事碑》和《陶冶圖說》兩部清代制瓷工藝史上重要的文獻資料。

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清督陶官唐英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由於帝王對瓷器的奢求,景德鎮大清皇家御窯廠在仿製古代名窯瓷器獲得成功,並創造出許多新品種。

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清康熙郎窯紅釉觀音尊

此外、傳統青花瓷,在清康熙時期,終於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期。他們將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暈染法運用到瓷畫中,使青花器清新明快,晶瑩透澈,如採用中國水墨畫的“分水法”,呈現濃中有淡、淡中有濃,富有層次,被後世譽為“青花五彩”之美譽。

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蓋罐

傳統的釉上彩瓷器,極為豐富。清代在明代釉上彩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粉彩、琺琅彩、墨彩、淺絳彩以及各種顏色釉上加彩等,其中康熙的素三彩、雍正的粉彩、乾隆的琺琅彩最著名。

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清乾隆琺琅彩開光山水詩句瓶

清代陶瓷生產,在全國的制瓷中心景德鎮,除以皇家景德鎮御窯廠為中心外,民窯也極其發展,取得很大成就。其他陶瓷產區,如,福建德化白瓷、宜興紫砂、山東博山的黑瓷、廣西石灣人物雕塑等,深得當時人們的喜愛。

此時陶瓷大量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也隨之帶進中國,東西文化在雙向交流下,使得我國陶瓷業更為豐富多彩。

清代前期,國外對於中國瓷器的需求量十分巨大,特別是歐洲人對於中國瓷器的喜愛,幾乎到了痴迷狀態。當時中國瓷器的輸出,主要透過清政府對各國外交使節的“賜贈”和民間的對外貿易這兩條途徑來實現。

到了18世紀下半葉,瓷業中的巨大利潤,驅使歐洲內陸一些國家紛紛仿造中國瓷器,中國的外銷瓷一度出現下降。但是當時歐洲瓷器製造成本高,價格十分昂貴,且質量過不了關。因此清代初期,歐洲始終是中國外銷瓷的主要市場。據1774年英國《倫敦指南》記載,在當時僅倫敦一地就有52家專營瓷器的商號。這足夠說明當時中國對歐洲外銷瓷的盛況。

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清廣彩瓷

但是清乾隆後,國家經濟出現衰退,中國的瓷器也從乾隆鼎盛時期,一步步走向衰落。而歐洲人自18世紀製成真正的硬質瓷後,到19世紀,由於工業技術的進步促使歐洲的陶瓷生產,逐步由機器代替手工,新型陶瓷材料技術代替了原始的人工合成技術、此外、燒成、裝飾工藝的提高,商業品牌意識在陶瓷行業的廣泛運用,促進了陶瓷業迅速的發展,特別是英、德、法等國的陶瓷產業,在短短几十年,國際市場佔有的比重快速提高。與中國瓷業相反,形成鮮明對照,並出現後來居上之勢。在東方,日本的制瓷業自20世紀初嶄露頭角後,也發展迅速。

清朝,中國手工制瓷可謂登峰造極

日本瓷器

清末,一些民族工商業者在清政府洋務運動提倡的“實業救國”的口號下,對中國陶瓷手工業進行了一些革新,創辦了一些新式瓷廠。他們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歐美帝國忙於戰爭掠奪,暫緩了對中國侵略的機會,發展自己,但是,即便如此,也無力再現自己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