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tao-33

tao-33

00:27

未知來源

更多音訊獲取 下載(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一、自我超越的思

《道德經taoteching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譯文

瞭解別人的是聰明,瞭解自己的是啟明。勝過別人的是有力,勝過自己的是堅強。知道滿足的是富有,堅持力行的是有志。

《王弼》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勝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勝者無物以損其力,用其智於人,未若用其智於己也。用其力於人,未若用其力於己也。明用於己,則物無避焉,力用於己,則物無改焉。)

知足者富。(知足自不失,故富也)

強行者有志。(勤能行之,其志必獲,故曰強行者有志矣)

《河上公》辯德 注

知人者智。(能知人好惡是為智)

自知者明。(人能自知賢肖是為反聽無聲內視無形,故為明)

勝人者有力。(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也)

自勝者強。(人能自勝己情慾則天下無有能與己爭者,故為強)

知足者富。(人能知足之為足則長保福祿故為富也)

強行者有志。(人能強力行善則為有意於道道亦有意於人)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老子認為,能瞭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達。

同樣地,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這個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戰勝自己的人才可以稱作強者。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二、利他思

《道德經taoteching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譯文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

《王弼》注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人惡卑也)

故幾於道。(道無水有,故曰,幾也)

《河上公》易性 注

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萬物。(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泉源也)

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眾人惡卑溼垢濁,水獨靜流居之也)

故幾於道。(水性幾於與道同)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崇高的人就像水。水具有種種美德,他滋潤萬物有利於它們生成,而又不和萬物相爭保持平靜,處在人人都厭惡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於“道”。

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只有利他的人,才是無敵的。只有利他的人,才會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靈魂上的高度。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三、

一思

《道德經taoteching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譯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怎麼樣算是美的,這樣就有了醜;都知道怎麼樣算是善,這樣就有了不善。所以,有與無互相產生,難與易互相形成,長與短互相襯托,高與低互相依存,音與聲互相配合,前與後互相跟隨。

《王弼》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明數也)

《河上公》養身 注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自揚己美,使顯彰也。集註本使作便)

斯惡已。(有危亡也。1,集註本作[有粗玉也])

皆知善之為美。(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人所爭也)

故有無相生。(見有而為無也)

難易相成。(見難而為易也)

長短相形。(見短而為長也。1,道藏本作見短之相形也)

高下相傾、(見高而為下也)

音聲相和。(上唱下必和也)

前後相隨。(行下必隨之也。1,劉本隨作傾)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老子認為,高下,美醜,前後,禍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甚至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辯證法思想,讓我們看到對立物之間的真實關係。記得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在他的自傳中也提到這句“美之為美,斯惡已。”對他的影響。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四、逆向思

《道德經taoteching 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紛亂,有忠臣。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譯文

大道毀壞之後,才有所謂的仁義;智巧聰明出現,才有嚴重的虛偽;家人之間失和,才有所謂的孝慈;國家陷於混亂,才有所謂的忠臣。

《王弼》注

大道廢,有仁義;(失無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進物也)

智慧出,有大偽;(行術用明,以察奸偽;趣睹形見,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則大偽生也)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甚美之名生於大惡,所謂美惡同門。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若六親自和,國家自治,則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魚相忘於江湖之道,則相濡之德生也)

《河上公》俗薄 注

大道廢,有仁義。(大道之時家有孝子,戸有忠信仁義不見也。大道廢不用惡逆生乃有仁義可傳道也)

知惠出有大偽。(智惠之君賤德而貴言賤質而貴文下則應之以為大偽奸詐)

六親不和有孝慈。(六絶絶親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養也)

國家昏亂有忠臣。(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僻爭權,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人,盡無慾,不知廉,各潔己,不知貞。大道之君,仁義沒,孝慈滅,猶日中盛時眾星失光)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老子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他認為,仁義、孝慈、忠義恰恰是社會風氣壞的表現,是大道被破壞的表現。

就如我們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一個人越在人面前炫什麼,就說明他越缺什麼。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五、不爭的思

《道德經taoteching 第二十二章》老子曰在書中多次提到“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水利萬物而不爭”、“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譯文

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相爭。

《王弼》注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河上公》益謙 注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言天下賢與不肖無能與不爭者爭也)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是你的不必爭,不是你的不用爭。老子認為,聰明人能在最恰當的時候示弱隱強,做出退讓。老子一向的主張是:退,守,弱,柔。不爭,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敗之地。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六、要重

的價

《道德經taoteching 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譯文

車輪上的三十根木條,聚集在一個車軸中,有了軸心空虛之處,才有車的作用。揉合陶土陶土做成器皿,有了中間空虛之處,才有了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室內空虛之處,才有房室的作用,所以,“有”帶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王弼》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轂所以能統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統眾也。)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無為用也。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

《河上公》無用 注

三十輻共一轂。(古者車三十輻法月數也。共一轂者,轂中有孔故眾輻共湊之。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虛神乃歸之也。治國者寡能總眾弱共使強)

當其無有車之用。(無謂空虛。轂中空虛車得去行轝中空虛人能載其上也)

埏埴以為器。(器中空虛故得有所盛受)

鑿戸牅以為室。(謂作屋室)

當其無有室之用。(言戸牅空虛人得以出入觀視室中空虛人得以居處是其用)

故有之以為利。(利物也利於形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壊腹中有神畏形之消亡也)

無之以為用。(言虛空者乃可用盛受萬物,故曰虛無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老子告誡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看到“無”的價值。

盆子、杯子等器具內部是“無”的,所以能裝東西;人建造的房子內部是“無”的,所以能住人。人們很容易看到眼見的實物,卻忽略了“無”的價值。空杯心態,空了才能裝下更多的東西。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七、守正出奇的思

《道德經taoteching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譯文

用正規方法治國,用出奇謀略作戰,用無所事事才可取得天下。

《王弼》注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以道治國則國平,以正治國則奇正起也,以無事則能取天下也。上章雲:其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國則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國,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國,立闢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淺,民無所及,故必至於奇用兵也)

《河上公》淳風 注

以正治國,(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至有國也)

以奇用兵,(奇,詐也。天使詐為之人使用兵也)

以無事取天下。(以無事無為之人使取天下為之主)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意思是說,治國要用“正”,帶兵打仗要用“奇”,取得天下要透過“無事”。

正代表了原則性的東西,奇則代表了打破規則。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守正出奇的思維,首先要尊重規則,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順,有條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規則,懂得變通創新方式。

道德經思維-當下神秘的妙用

道德經taoteching

八、守柔

雌的思

《道德經taoteching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譯文

人活著時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就變得僵硬了。草木活著時枝葉是柔脆的,死了以後就變得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存的一類。因此,兵力強盛了會被滅亡,樹木強壯了會被摧折。強大的居於劣勢,柔弱的處於優勢。

《王弼》注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強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惡也,故必不得勝)

木強則兵。(物所加也)

強大處下,(木之本也)

柔弱處上。(枝條是也)

《河上公》戒強 注

人之生也柔弱,(人生含和氣抱精神故柔弱也)

其死也堅強。(人死和氣竭精神亡欲堅強也)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和氣存也)

其死也枯槁。(和氣去也)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以其上二事觀知之知堅強者死柔弱者生也)

是以兵強則不勝,(強大之兵輕戰樂防毒流怨結眾弱為一強故不勝)

木強則共。(木強大枝弱共生其上也)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興物造功大木處下小物處上大道抑強扶弱自然之效)

-更多名家翻譯 下載 (道德經taoteching)app(老子文字圖示)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柔弱的東西,更懂得變化。

譬如一棵樹,有生命的時候,都是有韌性的,風來了可以隨風搖擺。而一棵枯死的樹,就變得堅硬了,風來了就會被吹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