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亂象,是社會在變還是人心在變?

最近聽到這樣一句話,說古時候的藥店門口貼的是“寧可架上藥生塵,但願世間人無恙。”而現在的藥店門口,卻全是買滿多少送雞蛋、什麼大酬賓……這樣的營銷手段可取嗎?

藥店亂象,是社會在變還是人心在變?

藥店店員和醫院醫生應該是合作伙伴的關係。

但是現在的很多藥店店員,說出的話不負責任:明明2塊錢的維生素b可以治好口角炎,偏要推薦200塊錢的維生素;想要買黃連素片,卻說含激素;本來是買藥的地方進去卻覺得到了推銷會員卡的地兒……有人肯定會說藥店也是要賺錢嘛,這種事情相互理解就好了。這個道理當然懂,但我們討論的不止這一點。

藥店亂象,是社會在變還是人心在變?

首先我們站在社會的角度看,藥店也要賺錢。

有人說藥品放進藥店也就等同於商品了,都是透過金錢來賦予它價值的。那藥店想怎麼推銷就怎麼推銷,因為他們不把商品賣出去就掙不到錢、店鋪就會面臨倒閉。所以一些營銷手段也應運而生,像什麼買幾送幾、適時激將、大促銷等總是會吸引一些老年人上門購買,把老人哄得高高興興的花出錢去,還送老人幾個雞蛋幾個盆回家。他們也正是拿準了這部分消費者的心理。

藥店亂象,是社會在變還是人心在變?

其次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現在的藥店這樣做真的違背了古訓。

我們作為消費者,到藥店買藥是為了方便,而不是為了成為店員手中“待宰的羔羊”。2塊錢的維生素和200塊錢的維生素功效都一樣,只不過輸在了包裝上,看上去像高階產品了,價錢也叫的貴,這種做法實在是不應該。進一趟藥店也要軟磨硬泡讓你辦上會員卡,然後藉助你填寫的資訊,給你發簡訊推銷藥品。為何古人能做到寧可架上藥生塵,而現代人卻不行?難道古人不用賺錢養家?

藥店亂象,是社會在變還是人心在變?

都說醫者仁心,可現在卻全然是一副人心向錢的景象。藥店裡坐著的“白大褂”也不知是有真才實學傍身還是單憑營業執照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