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們提起江南的味道時,總會想到一個字,甜。

想來想去,可能是因為江南生活裡的糖,實在是太多了。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01

在蘇州人的廚房裡,除了鹽,

用得最快的那個調料瓶一定是裝糖的

不管鍋裡炒的是什麼菜,蘇州人總會習慣性地手一抖,往裡頭撒進去一點糖提鮮。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隔壁的無錫人做菜就更狠了,連蘇州人都吃不消,所以坊間常調侃說,

無錫人吃陽山水蜜桃都要蘸綿白糖吃

比如無錫的

小籠饅頭

就是以甜獨步江南,一口下去,鮮甜的湯汁爭先恐後地一湧而出;比如無錫特產

小籠饅頭

,白糖跟不要錢似的放,那道菜光是看一眼就會覺得有些發膩。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無錫小籠饅頭 by 戈文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1975年出版的《中國菜譜》

但是,江南人民並不是從來都對糖與甜如此寵溺,這事情要怪,就得

醬排骨

02

江南自古以來就是

醬排骨

上怪天,下怪地,中間要怪北方人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多年前的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

無論是《史記》中

魚米之鄉

的記載,還是宋代

種植、食用水稻

的美譽,都說明大米在江南人們的飯桌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有道是

“飯稻羹魚”

,稻米多了,光吃米飯豈不是太單調了?

於是江南地區歷代吃貨們就開始

“蘇湖熟,天下足”

以蘇州人為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一年四季糕團點心吃不停,而這些食物都有著一個共同特點:

研究各種以稻米為原料的食物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青糰子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吃不到就等一年的冬釀酒 by 風雅人文客

江南水網密佈,“甘露”豐沛,物產也極其豐富。

元宵節吃湯糰、二月二的撐腰糕、清明節吃青團、立夏後的烏米飯、乞巧節的巧果、冬至的冬釀酒、臘八節的臘八粥

,豐富的果蔬無疑也給這裡的人們更多的甜味。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蘇州平江路 by 姑蘇好時光

比如著名的水八仙中,

那就是甜

一年四季時鮮不斷

等都是天生自帶一股清甜;

杭州塘西的

蓮藕、紅菱、荸薺、茭白、雞頭米

、蘇州洞庭西山的

(芡實)

、無錫陽山的

枇杷

、常熟頂山的

楊梅

……難怪有人形容江南是一派蜜汁的生活方式。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楊梅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蓮子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糖炒栗子,by 市井攝影

而在日常生活中,坐擁這些甜蜜特產的江南人經常會嫌甜度還不夠,要不再加點糖,什麼

水蜜桃

……那可真是“不給糖,就搗蛋”。

可誰要說這裡人人吃甜,那又太絕對了,起碼在粽子、豆腐花上江南是絕對的鹹黨。而且追溯歷史,江南不是從來都愛甜的。

03

有俗語說

板栗

,這只是籠統的形容,其實各地飲食風俗都在彼此包容影響中發展變化,在不同歷史時期大家的口味都不太一致。

比如在宋代的

糖藕、糖桂花、糖炒栗子

等著作裡都有類似記載,說是當時南北飲食以長江為界,南方人喜歡吃鹹,北方人更喜歡吃甜。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前段時間曾刷屏的秦嶺航拍圖

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人類對於甜味的喜愛是與生俱來的。

研究表明,

《夢溪筆談》、《新雕皇朝類苑》

;而糖類進入體內後不僅能轉換成能量,還能帶來強烈的精神快感。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無錫醬排骨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 多少人都戒不掉的奶茶

所以早在

生產力與經濟水平

,人類就開始透過採蜜等方法獲取令人愉悅的甜味;進入

甜食的攝入會讓大腦興奮,從而進一步刺激食慾吃得更多

後,人們學會了

採集時代

農耕文明

,後來又學會從甘蔗中提取蔗漿製作蔗糖。

但手工製糖業發展成熟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所以

從穀物中製取飴糖

,只有經濟發達的地區才有資本吃得起糖。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中華蔗糖史》,季羨林著

西晉時期,石崇與王愷上演歷史上著名的鬥富鬧劇,史書中有

(至少在西周時期古人就已經掌握了這一技術)

的記載。

說的就是王愷用糖膏洗鍋來炫富,可見那些年糖絕對是奢侈品,也是身份地位的某種象徵。

所以在歷史上三次衣冠南渡後,大量北方人來到江南,不僅帶來了南北文化、習俗的大碰撞與大融合,還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以及對甜味強烈的渴望。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清明上河圖》中出售甘蔗的水果攤

明朝中晚期後,我們國家甘蔗種植和製糖技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吃糖都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

,廣東、福建一帶成為甘蔗重要產地,而富庶的

“愷以飴澳釜,崇以蠟代薪”

於是有人認為,哪裡更富有哪裡的人就更愛吃甜。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江南範圍示意圖(僅供參考)

比如清代,蘇州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士大夫、富商等上流人士齊聚,自然就吃甜最厲害。

“愷以飴澳釜,崇以蠟代薪”

而在太平天國動亂後,

(比如嘉靖年間發明了白糖)

。到了民國,無錫成為國內工業中心之一,誕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無錫南長街清名橋古運河景區 by王生暉

於是嗜甜的習慣就被這些步入上層社會的人士發揚光大,無錫人也就跟著開始往菜里加更多的糖,再加上正好趕上製糖業的進一步擴張,所以

江南地區(南直隸)便成為全國最大的糖消費地

但這其中依然有不少誤會和偏見。

04

(清《蘭舫筆記》:“天下飲食衣服之侈未有如蘇州者。 ”)

。如果甜不能為鮮服務,甚至搶了風頭,那就本末倒置了。

就像開頭我們說過的那樣,

蘇州逐漸衰落,隔壁的無錫冉冉升起

。蘇幫菜歷來被認為是“濃油赤醬”的典範,這更多的是普通百姓的家常做法。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蘇州官府菜,蓮子鴨

無論是高階的官府菜還是文人菜,都更追求

無錫也就成了江南最甜的城市之一

,是絕不會打翻糖罐子的。

與蘇州相比,杭州在南宋時期作為首都受到北方的影響顯然更強。於是在杭幫菜中,就表現為對食物本味的追求,走向了“濃油赤醬”的反方向。

受到北方官菜品味影響,

江南與其說是“甜”,不如說是“鮮”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龍井蝦仁 by 白衣不天使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西湖醋魚 by 艾格吃飽了

蘇州人做菜之所以加糖,為的就是“吊鮮”

這些名菜,很容易讓在習慣了重口味的人們不習慣。

其實這正是杭幫菜想要的“原汁原味”,比如

“有味入味、無味出味”

,儘管需要“重油”、“重糖”,但這些調料一定不能蓋住春筍特有的清香與鮮氣,這樣才算不負時令。

和杭州類似,嘉興、湖州的口味也是以本味提鮮為主,追求甜鹹油的平衡。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油燜春筍 by 艾格吃飽了

浙江靠海,因此更擅長

杭幫菜大多吃起來更清淡,鹹口為主,略帶甜味

比如寧波菜就擅長烹製海鮮,鮮鹹合一;紹興的頭牌“紹三鮮”匯聚了山野之精華;最奇特的要屬衢州、金華和麗水,與甜或清淡毫無瓜葛,網友總結起來是

西湖醋魚、幹炸響鈴、龍井蝦仁

,堪稱是吳語區中的奇葩。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中國語言地圖集》2012年版

對鮮味苛求最嚴的當數

油燜春筍

如果說聞名遐邇的

海產和醃製食物

已經讓許多習慣了重口味的食客懷疑自己的味覺,那那道

“金華鹹油且鮮,衢州辣油而重,麗水鹹鮮味野”

絕對會讓他們發出靈魂拷問——這菜真的有味道嗎?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揚州獅子頭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揚州燙乾絲

答案當然是有。

在若有似無的湯頭背後,是十多種食材交融在一起的本味,只有在這樣悠閒適意的早茶裡,才能領略

“金華鹹油且鮮,衢州辣油而重,麗水鹹鮮味野”

的意趣。

但江南豈止是甜?而甜又怎會只有江南人喜愛。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大運河揚州段 By 楊奎

酸甜口味的

淮揚菜

可以說是東北甜菜的先驅,還有名滿天下的

揚州獅子頭

,用“大醬+白糖”的入口感受“萬物皆可烤”的人間風味;

北方菜系中最數得上的魯菜,只用

燙乾絲

“春風十里揚州路”

還有各種

鍋包肉

就可以承包華北平原大半的甜蜜;

川菜經典

東北燒烤

除了鹹、辣、香、鮮,要是不能同時具備酸酸甜甜的口感便不叫正宗;還有大街小巷開滿

九轉大腸

的廣東……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東北燒烤 By 挖哈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九轉大腸

江南為什麼這麼甜?

▲番薯糖水

時間會消散,記憶會褪色,

糖醋鯉魚

,努力在酸甜苦辣鹹的日子裡,永遠保留著那一點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