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縣村名村史由來(7)

布泉鄉位於隆安縣西部,東與南圩鎮、楊灣鄉接壤,南同屏山鄉及大新縣福隆鄉相連,西和天等縣馱堪鄉為界,北靠都結鄉,為典型的大石山區。轄布泉社群,興隆、岑山、高峰、新盞、歐亞、龍會、巴香、龍禮8個行政村。

隆安縣村名村史由來(7)

農何【Ndoenghaz】

在布泉鄉興隆村村公所駐地西北。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建村。“農”指茂密的森林;“何”是壯語haz近音,指茅草。因村址原是森林和茅草叢生的地方,故名。村人均壯族。

恆懷【Haengzvaiz】

在布泉鄉興隆村村公所駐地西。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建村。“恆”是壯語haengz同意,指關、囚;“懷”指水牛。因村前有兩土丘相連,形似水牛,故名。村人均壯族。

隴別【Runghbit】

在興隆村村公所駐地西。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建村。“隴”指石山間平地;“別”是壯語bit諧音,指筆。因村處弄場,村的兩邊各有一座形似筆尖的石山,故名。村人均壯族。

務成【Mboqcaemx】

在都結村村公所駐地北。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建村。“務”是壯語bpoq諧音,指泉;“成”是壯語caemx近音,指涼爽。“務成”意為涼爽的泉水。因村前的泉水很涼爽,故名。村人均壯族。

隆安縣村名村史由來(7)

務成(網路圖)

潭內【Daemznoix】

在都結村村公所駐地西北。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建村。“潭”指池塘;“內”指少。因村西南有一張水極少的池塘,故名。村人均壯族。

那生【Nazseng】

在都結鎮三樂村村公所駐地西北。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57年)建村。“那”指田;“生”是壯語seng諧音,指生、生疏。因村建在新開墾的生田上,故名。

那莊【Nazseng】

在都結鎮三樂村村公所駐地東北。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村。“那”指田;“莊”是壯語gyang近音,指中間。因村四周都是水田,故名。村人均壯族。

湯隴【Dangrungh】

在都結鎮三樂村村公所駐地東北。明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建村。“湯”指尾巴;“隴”指石山間平地。因村處都結土州尾部的弄場中,故名。村人均壯族。

更恆【Gengheux】

在都結鎮陸連村村公所駐地東。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建村。“更”指石山崗;“恆” 是壯語heux,指環繞。因村後有石山崗環繞,故名。

隆懷【Runghvaiz】

在都結鎮天隆村村公所駐地東南。明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建村。“隆”是壯語Rungh同音,指石山間平地;“懷”是壯語vaiz諧音,指水牛。因村所在弄場,原先是放牧水牛場地,故名。

隴割【Runghgat】

在都結鎮駐地西南。系隴割村村公所駐地。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建村。“隴”指石山間平地(即弄場);“割”是壯語gat諧音,指割地或斷流。因村橫截於弄場中間,彷彿把弄場割斷,故名。

都結鎮位於隆安縣西部,東與楊灣鄉接壤,南靠布泉鄉,西界天等縣馱堪鄉,北靠平果縣新安鎮,為典型的大石山區。面積246。55平方千米。轄都結社群,三樂、天隆、吉隆、林利、陸連、榮朋、平榮、平養、達利、念潭、歐里、龍選、更明、龍民、龍割、同樂、紅光、普權、新風19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