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的一些村名以“調”字開頭,關於“調”的含義有兩種說法

之前我們寫了湛江“那”字開頭和“麻”字開頭的村莊,之所以把“調”字放在最後寫,主要是因為有爭議,有兩種說法不知誰對誰錯。

湛江地區古代為百越族的地盤,統治廣東地區的是百越族的一支——南越族,又稱俚族,冼夫人就是南北朝時期俚族的首領之一,為民族大融合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南越族一部分被漢化,一部分遷走,剩下的分化為幾個少數民族。

《海康縣續志》卷六“壇”條記載:“(陳文玉)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出就薦闢,官本州刺史。

舊有瑤、僮、侗、僚與黎諸‘賊’,

皆懼歸峒遠去,自是雷無‘賊’患。”也就是被雷祖陳玉文稱之為“賊”,並逐出雷州半島的這些瑤、僮、侗、僚、黎族等,這些少數民族,有些成了古壯人的一部分,分佈在海南、雷州半島及廣西部分地區。

湛江的一些村名以“調”字開頭,關於“調”的含義有兩種說法

古代百越之地的分佈

少數民族雖已遷走,但這些地區有很多以古壯語命名的地名,卻代代相傳。不過,由於少數民族在封建社會地位低,不服教化,很多帶壯語的地名都改得面目全非,或是部分音譯為吉利的漢字,形成一個地名既有古壯語成分,又有漢語成分的重疊情形。當然,也有的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壯語名,讓今人百思不得其解。

之前我們說過壯語的倒置語序,如

“那”是田地的意思

,“那什麼”就是什麼樣的田,如

“麻”是海邊的意思,

“麻什麼”就是什麼樣的海。那麼,“調”在壯語中是什麼意思呢?我所知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來自《湛江日報》的一篇文章,說“調”是古越語“山林”的意思。

古時候,山和林往往是同一個意思,如深山老林。而本來“山”的形狀也是平地上長著一些樹。徐聞山和特呈山,只是因為原始森林多而得名,並沒有大山。

另一種說法來自《湛江地名志》,對“調”字地名大多認為是古越語“地”的意思。

古時地與田的意思不同,田有莊稼,而地是沒有莊稼的,多為空曠的平地或坡地。我的觀點偏向於這個說法,原因何在?接下來我帶大家來分析一下湛江的“調”字地名,你也許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赤坎區的有名的調順島,

並非風調雨順的意思,古越語為舌頭地,看調順的地形確實像一條舌頭伸出海面。

徐聞錦和鎮也有一個調順村,

都是舌頭地的意思。

霞山區海頭街道辦的調羅村,

古越語為路邊地。

坡頭區南油南調街道辦的調高村,

古越語為高坡地。

坡頭區坡頭鎮的調安村,

據說原名“施屋”,後有一條陳村從山咀村併入,改名為“調安”。這個說法不知準不準確,希望該村的網友來說一下。因為一般來說,“調”字村都是從古傳至今的,不會半路改的。

南三島的調東村,

該村位於茅冬嶺的東面,也是一片坡地。

麻章區麻章鎮著名的調塾村,

據說是梁姓從福建莆田遷來的,取名為調塾。但我認為,塾字是漢人起的,希望村人多讀書,調字應該是保留的古越語。

湛江的一些村名以“調”字開頭,關於“調”的含義有兩種說法

湛江麻章著名的大村調塾村

麻章區湖光鎮的調白村,

古越語的音譯,具體的意思只能問祖先了。

麻章區太平鎮的調浪村,

調是古越語,浪是後人改的,因為該村位於通明河轉灣處,水急浪湧,為祈求風浪平靜,所以改為調浪村。

東海島東山鎮調市、調文

(原名調那,建國初與文參合並後改為調文,後又分開,但名字沿用)、

調邏、調倫、調山

(原名調邏謝邊,後與東山頭合為調山村)。除了合併名的來歷,原名均為古越語,原意已不得而知。

徐聞縣曲界鎮的調祿、調曉、調勝三村,

名字很漂亮,都是壯語與漢語結合。由於已改名,更加不知原名的意思了。

雷州白沙鎮的調爽村,

古越語為高地,因為村址在白沙洋平原北坡上。

雷州松竹鎮調排橋村,

古為調排社居民的圩市,後圩廢為村。調排為古越語。

雷州東里鎮調元村,

原名調陳村。“調陳”為古越語,意思是鹹鹼地。

雷州著名的調風鎮,

“調風”為古越語,意思是大坡地。

雷州北和鎮調羅村、調和村、調邏村,

都是古越語地名,“調羅”意為路邊地,霞山海頭也有同名的。“調和”意為米穀地,“調邏”音近“條拉”,意為“下坡”,指在斜坡下面。

遂溪樂民鎮調神村,

明末海康縣恬神村人遷到這些,以原籍諧音取名。其實,調神和恬神都是古越語的音譯,一個意思的,南蠻們哪有啥文字。

遂溪嶺北鎮調樓灣村,

不知為什麼有個“灣”字,調樓是古越語來的。

遂溪嶺北鎮調豐村,

“調豐”在古越語中是大片地的意思。

吳川黃坡鎮調戈村,

古越語名,不知什麼意思。

吳川覃巴鎮調德村、調勻村。

“調德”的古越語為“舀地”,也就是窪地。“調勻”的古越語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石頭地,一種是野獸地。

湛江的一些村名以“調”字開頭,關於“調”的含義有兩種說法

美麗的覃巴調德海

從這些“調”字地名,我們可以得出三個結論:

一、調字傳下來的大部分釋義是“地”的意思。

因為是逐村調研的,共性的結論是有一定論據的,不可能都以訛傳訛。

二、由於調字比較吉利,漢人一般會保留,

並且釋義成吉祥的名字。如調豐、調德、調順、調元等,都是比較吉利的名字。

三、有些調字村是鄰近的。

有可能是某一支部落,喜歡用這個“調”字命名。

除了

“那”、“麻”、“調”

字外,湛江地區還有

洞(峒、垌)、六(祿、菉)、垉(寶、保)、羅、湳(南)、良、潭(譚)、大、瀨、壠、茂、邁、盈、雲、萬、曼、班、番、邊、板

等字的地名,它們也是儲存至今的古壯語地名。這些地名的含義,不能照漢語通常解釋,只有弄清以上那些字的意義,又知道了壯語的倒裝語序,才有可能瞭解這些地名的含義。

古越語是一門很簡陋的語音,大多隻有音傳而無文字。

後來能寫人漢字的地名,都是漢人音譯的,而且古越語的詞彙很有限,連取地名都會出現多次重名的情況。這跟滿清一樣,佔據中原後,原來的滿語能表達的太少,因此所有滿人(包括皇帝)都必須學習漢語。慢慢地,滿語就弱化了,甚至淘汰了,古越語更是如此。

同時我們可以從這些地名中可以感覺到,

古越人的生活環境很糟糕。

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來到一片空地、坡地、林地、海邊或是野獸出沒的地方,開荒拓土,創造家園。人類能在這個地球上生存,真的很不容易!

關於湛江以“調”字開頭的地名,本文還有哪些沒說到?關於湛江古壯語地名,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