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古隴,鹿寨縣板裡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融安古隴,鹿寨縣板裡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融安金桔之鄉大將鎮。拍攝:覃曉

融安縣,在這本書裡,有歷史記載的村名不多,也就下面我羅列的這些了。融安的另外一些村子,只是有壯語地名的漢譯,沒有歷史記載,所以也就沒弄上來。畢竟,我對當地不是很瞭解,估計不能傳達出當地壯語的語法精髓,不敢冒然發揮。上圖是融安的大將,金桔之鄉。地方沒到過,金桔倒是吃過,皮薄,最愛那種柚香味,總覺得好吃又能止咳治病的水果最喜歡,也許純粹是心理安慰。但有什麼關係呢,真的柚香鮮甜啊。

古隴【Goeklong】

在板欖鄉駐地東北。系泗安村公所駐地。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建村。“古隴”指根端、樹林,意為森林腳下。因村後是大青山,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96戶,510人,均壯族。

納良【Nazliengz】

在四平村公所駐地東。1927年建村。“納”是壯語naz同音,指水田;“良”是壯語liengz近音,指冷,涼。因村後衝是冷水田,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53戶,210人,均漢族。

拉謝【Lajseq】

在拉謝村公所駐地西南。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建村。“拉”是壯語laj諧音,指下方;“謝”是壯語seq近音,指社廟。因村處社廟下方,太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26戶,110人,均漢族。

鹿寨縣

我到過鹿寨,但我沒法表述我更多的想法,因為去得少。但另一方面,我卻聽到很多關於鹿寨朦朧寨的故事,因為有傳奇。其實,朦朧寨全稱是柳州鹿寨中渡石河屯,跟一位做鄉建的朋友有關,那裡,是他夢中的家園,最後發現,那裡也是我們大多數人心中的家園。我們曾經也像他一樣一頭扎進鄉建的懷抱裡,最後發現,守望才是最好的風景。朦朧寨不變,鄉建人不變,鄉愁還在。

融安古隴,鹿寨縣板裡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朦朧寨白鷺

三道【Samndoq】

在窯上村公所駐地西北。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建村。“三”指數字;“道”音近“多”。指合併。因村原分散為滿盤、滿末、滿麼等村,後合併為大村,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47戶,350人,均壯族。

巴敢【Bakgamj】

在龍田村公所駐地東。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建村。“巴”是壯語bak的近音,指口;“敢”是壯語gamj諧音,指巖洞。因村靠近巴敢巖洞口,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95戶,520人,均壯族。

六穀【Luegguk】

在大河村公所駐地東南。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建村。“六”是壯語lueg諧音,指山谷;“谷”是壯語guk的諧音,指老虎。因村處山谷,常有老虎出沒,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38戶,290人,均壯族。

埂坪【Gwnzbingz】

在石路村公所駐地西北。1946年建村。“埂”是壯語gwnz近意,意為上。“坪”是壯語bingz諧音,指平。此指太平村。因村位於太平村上方,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49戶,249人,均壯族。

拉練【Lajlienh】

在馬安村公所駐地西南。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建村。“拉”是壯語laj同音,指下;“練”是壯語lienh的同音,指鏈條。因村建在馬鞍山下,山脈延伸此村,形似一條馬練,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127戶,640人,均壯族。

融安古隴,鹿寨縣板裡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拉坡【Lajbo】

在山尖村公所駐地東南。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建村。“拉”指下;“坡”是壯語bo諧音,指山坡。因村位於山坡下,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41戶,250人,均壯族。

板屯【Mbanjdaemz】

在幽蘭村公所駐地東。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建村。“板”指村;“屯”是壯語daemz諧音,指水塘。因建村時,東、南、北各有一水塘,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17戶,110人,壯族居多,餘為漢族。

拉靈【Lajlingz】

在金坡村公所駐地東。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建村。“拉”指下;“靈”是壯語lingz同音,指靈、靈驗,此指靈官廟。因村建在靈官廟下方,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66戶,410人,均壯族。

板裡【Mbanjndei】

在古木村公所駐地南。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建村。“板”指村;“裡”是壯語ndei諧音,意為好。因村建於河邊,自然條件好,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153戶,990人,壯族居多,餘為漢族。

從當【Coengz daengx】

在官莊村公所駐地東南。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建村。原名“崇蕩”。“崇”是壯語daengx諧音,指全、整,意為一片。因村後有一大片松樹而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76戶,380人,壯族居多,餘為漢族、瑤族。

滿貢【Mbanjgungx】

在秀水村公所駐地東北。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建村。“滿”是壯語mbanj諧音,指村。“貢”是壯語gungx諧音,指角落。在村位於山衝角落裡,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104戶,570人,壯族居多,餘為漢族。

裡號【Ndeihauh】

在石龍村公所駐地東北。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建村。“裡”是壯語ndei諧音,指好;“號”是壯語hauh同音、同意,指標誌。因村四周有小溪,自然條件好,佔有個好地方,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87戶,570人,壯族居多,餘為漢族。

板隴【Mbznjrungh】

在乍油村公所駐地東北。明萬曆十十年(公元1644年)建村。“板”是指村;“隴”是壯語rungh同音,即山弄,指石山間平地。因村建在山弄之中,故名。至村名調查時止,有75戶,400人,均壯族。

融安古隴,鹿寨縣板裡等部分村名村史由來

柳州鹿寨中渡石河屯(朦朧寨)

以上內容節選自《廣西壯語地名選集》。1988年版 。本文不對後來行政區域的重新劃分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