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除了“鵲橋相會”還有什麼?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本來是未出嫁的姑娘祭拜織女星、向織女星乞巧智慧與巧藝希望自己更加聰明伶俐心靈手巧的節日,經歷史發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

對美好愛情的謳歌和熱切追求與嚮往構成了“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的悽美傳說!其實,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不乏這樣的內容和主題。如四大名著的《紅樓夢》裡描述了最美好的一段愛情,也是這世間最美好的愛情。書中以浪漫主義的寫法,從神話的角度描述賈寶玉和林黛玉是前世就認識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前世就有姻緣的。

七夕,除了“鵲橋相會”還有什麼?

賈寶玉是神英侍者,黛玉是絳株仙子,神英侍者為快要枯萎的絳株草澆水使之活下來,絳珠草決心用一生的眼淚報答他,這就是木石前盟,這是一種帶有神話色彩的浪漫寫法。所以回到現實中,他們就一見鍾情,並慢慢深厚了感情。

這也是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內涵給人們熱切向往的美好愛情以全新而深刻的描述。反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七夕,經過多次演繹和完善,賦予了這個節日更加豐富的內涵。

七夕,除了“鵲橋相會”還有什麼?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也為人們展示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並以浪漫的結局來給人以美感!劇情說的是女扮男裝的祝英臺和同學梁山伯,同窗三年,感情深厚,梁山伯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後來祝英臺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相送一十八里。

後來梁山伯到祝英臺家中拜訪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無奈父母之命祝英臺已許配他人。梁山伯因此抑鬱而終。祝英臺出嫁時,經過樑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墳墓裂開,祝英臺跳入墳中,和梁山伯化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還有《白蛇傳》等等。

七夕,除了“鵲橋相會”還有什麼?

現代小說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和評劇《小女婿》都是用浪漫主義的寫法對美好愛情和幸福的熱切謳歌!

現在的“七夕節”則被很多年輕人賦予了更多的全新的理解和含義。有一個女孩兒這樣描述自己的“七夕節”:七夕節我準備給自己化個美美的妝,然後給自己買一束玫瑰花,吃一頓自己喜歡吃的西餐,再然後就跑到鮮花盛開的地方好好自拍一把,發個朋友圈,羨慕死他們!這是當下青年一代對“七夕節”的另一種理解和體驗,那就是以“七夕節”為媒介,利用這一天放鬆一下心境,活出精彩的自我!

有人用浪漫的色彩來形容女兒和爸爸的親情,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因為大愛無疆,便依依不捨追到了這輩子。不管這句話出自誰的口中,相信他一定是一個感情細膩的爸爸或者女兒!他以發自內心的感觸,形象地詮釋了爸爸與女兒那種深沉的,無私的愛戀!這是中國人賦予“情人”這個有些西方化語言特色的全新內容!

所以,中國人的“情人節”(七夕節),在傳統內容上的步步更新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傳承的與時俱進!其實古代“七夕”節最初的人文含意是是女子向上天祈禱祈求賜予自己心靈手巧的能力,主要是指標織女紅這方面的能力。

七夕,除了“鵲橋相會”還有什麼?

演繹到現代,內容更加多元、豐富,七夕節更是客觀而浪漫地寄託了中華民族樂觀向上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它所提倡的社會和諧、家庭和睦等觀念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所以,七夕節還真不能只用“愛情”二字來簡單概括。

因此,“中國情人節”這種說法的本身,似乎是對西方文化中的“情人節”的一種模糊表述,也實際上賦予了更多的時代內涵。所以,七夕節就不僅僅是專指男女愛情的主題了!

許多美好向往和祝願還有親人之間的情感表達都可能利用“七夕節”這樣一個節日做為載體而加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從這個角度說,“七夕節”似乎不單單是一個節日,到更像一個情感表達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