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如今也是張一山的最愛!

《致橡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中,張一山詩歌小王子就對這首詩情有獨鍾。

《致橡樹》是舒婷的一首代表作,屬於朦朧詩,但卻沒有朦朧詩的意味。

朦朧詩改變了新詩“明白如話”的特點,內容變得含蓄。往往藉助象徵、比喻等手法,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多層次的意象疊加,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給詩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色彩。

7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如今也是張一山的最愛!

《致橡樹》運用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表達了明麗雋美的意象。在中國新詩的發展史上,這應該是一首最為優秀的愛情詩,也是文革後最早的愛情詩。表達的意象鮮活感人,令無數的年輕人嚮往和憧憬。

詩中獨具一格地選擇“木棉”與“橡樹”為中心意象,將深沉剛勁的感情用細膩委婉的語言表達到意象之中。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人們的心絃。它所表達的愛,是純真的、炙熱的、高尚的、偉大的。

7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如今也是張一山的最愛!

詩人用橡樹代表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橡樹是詩人對理性中的愛人的象徵。這首詩在

首先,用“高枝”和“綠陰”意指橡樹的高大威儀,魅力,並且有著豐富的內涵。

7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如今也是張一山的最愛!

詩人用襯托的手法先表達了別人的愛情觀點:

為了附庸他人或者一廂情願只知奉獻的愛情

趨炎附勢的凌霄花,

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

一廂情願的泉源,

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峰。

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

在這些鋪墊之後,舒婷表達了自己對愛情的觀點:

兩個人的愛情應以個性獨立、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做一株“橡樹”旁邊的“木棉”,

以相同的形象站在一起,

根和葉緊緊相連,

有風吹過,擺動枝葉,心意相通,

比肩站立,風雨同舟。

7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如今也是張一山的最愛!

這首詩即使跟“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相比,也毫不遜色。橡樹和木棉堅定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崇高的愛情,有共鳴的靈魂和思想,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榮辱與共、相依為命。

7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如今也是張一山的最愛!

詩歌以恰當貼切的比喻、以新奇瑰麗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歌中運用了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的新形式,但卻並非難懂晦澀,更是更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有開創性的意義。新奇中帶著一種微妙的暗示和清新的靈氣,不僅令人浮想翩翩,給人無限遐想空間。

詩人

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著,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言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著,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衛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衛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著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鬥時為其吶喊助威、

照亮前程

。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