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再爆亂象,套路深,不能碰

隨著監管層的明令禁止,“校園貸”已經趨於沉寂。然而,還有些 “校園貸”亂象的後續影響至今還在持續。

一些學生可能最開始的時候只是想出去旅遊一下,或者想買一個一兩千元的東西,就去借錢,結果半年左右就能滾到10萬元。學生為了不讓家長知道,心理壓力很大,會出現一些想不到後果。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差的或者學校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容易參與校園貸。

“校園貸”再爆亂象,套路深,不能碰

校園貸就是專門向學生下手的,會在學校裡到處發傳單,甚至給一些學生佣金,做借款代理。這種推廣方式造成了校園裡借貸成風的現象。

借貸的流程就是讓你下載借貸的app,然後進行註冊,提供相關的資訊資料就可以進行借貸,當你借貸的那一刻,你就深陷其中了,高額的利息慢慢的靠近你。有次聊天,一朋友的弟弟就在參與了借貸,借了6000元,第二個月還款的時候,要還9000多元,莫名其妙就多了那麼多利息。學生為出社會,見識不夠,看到這筆鉅額心理壓力倍增。

“校園貸”再爆亂象,套路深,不能碰

很多平臺會總結催收法則,多的有十條。一般催收會在網路上面聯絡本地催收團隊,以“爆通訊錄”的形式,透過電信轟炸,不僅給學生本人發(簡訊),還會給老師、同學和家人打(電話),有時候還會偽造律師函、群發騷擾簡訊,(騷擾簡訊)內容都很不堪入目。

“校園貸” 套路太深,不能碰。學生時代就應該以學業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