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跨界“文學大咖”

“大咖”,是港澳傳過來的。

咖是英語casting(角色)的音譯,“大咖”,即為大角色。

曹操,就是三國

政界、軍旅、文壇

大角色,

跨界“大咖”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本文只談曹操“文學大咖”這一身份。

角度太多。究竟從哪談起呢?

還是跟著感覺走吧。

曹操:跨界“文學大咖”

“文學大咖”,不是天生的。讀書,啥時都不會晚

小時候的曹操,就不是塊讀書的“料”。

沒去洛陽之前,在村裡老家整天罵雞打狗,逮魚摸蝦,一念書就頭疼,活脫脫是一個“

問題少年

”。

這顯然和“大咖”接不上邊,尤其是“文學”。

“太尉”老爹一看沒辦法,便走了個“後門”,把曹操送到了當時最厲害的學校“太學”讀書。

一讀就是三年。

在洛陽,在太學,由於是“閹人”之後,曹操受盡了白眼,初略了世事,懂得了生活。

生活,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這三年,可能就是“文學大咖”的起跑點。

反正,此後,曹操開始變得喜歡讀書,

連打仗的間隙都不放過。

對了,有個成語叫“

手不釋卷

”,可用來形容一下好讀書的曹操。

好讀書讀好書,加上豐富的生活,曹操的視野變得開闊了起來。

曹操:跨界“文學大咖”

詩歌,“一個行走的江湖”。廖廖數首,便成就了“文壇大咖”

文學史上的“大咖”,從來都不是靠數量取勝。

初唐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僅此一首,便奠定了其唐詩引領者的地位。

還有

王勃

,短短的一生,留下作品甚少。

一篇《滕王閣序》,卻經久流傳,讓後人永遠記住了他。

曹操,也是如此。

後世僅存詩20餘首,但絲毫沒有影響其“大咖”的認定。

比如《

觀滄海

》這首古體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公元207年秋,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經過渤海入口即興吟誦。

文字極簡樸,卻寫出了海之大,境之闊,連日月星辰都出入其中。

這何嘗不是說人的胸懷。

1700多年後,也就是1954年。

偉人導師在同一海邊,和了一首詞《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寫的同樣大氣磅礴。

兩首詩詞,

跨越千年,交相輝映

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惺惺相惜!

曹操:跨界“文學大咖”

“文

學即人學”。詩歌裡,藏著“大咖”的人生夢想

詩人,對生活會很敏感。對人生,也會有獨特的感悟。

有了生活的感動,才會有詩歌感人。

自己都不感動,能夠感動別人?

曹操的詩,有喜悅,更多的是憂苦。據說寫完後,經常被自己感動得一塌糊塗。

有人批評說,曹操流下的是“鱷魚”的眼淚。

細心的人會發現,曹操的詩,以“行”為題的不少,像《短歌行》《蒿里行》等。

這是因為,古人的詩其

實只是一種日記

,就像現在的微信、微博。

他們常常在一線,在“江湖”上行走。對現實隨觸隨感。

詩裡,藏著他們的夢想。

千年過後,我們再讀,依稀能夠感覺得到。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讀出了對戰亂的

控訴

,對生民的

悲憫

,也讀出了大業未成的

悽愴

,和人生苦短的

流戀

特別是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吐露了心機: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寫的不僅僅是詩,寫的更是曹操的

胸懷

同樣是“日記”,不一樣的感覺。

或許,方方女士所缺少的,可能恰恰就是這種胸懷。

(圖文均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