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一到農曆的臘月,空氣中驟然多了些年的味道。一日濃似一日的多了過年的氣息,老少男女,都在談論著過大年的種種趣事;特別是那些常年漂在外養家過活的人們,都在計劃著回家過年的事。謀生是大事,淘金追夢也是大事,回家過年,更是大事!

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這些如鳥兒一般,離開了鄉土在異地他鄉生活勞碌的男女,又要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這樣的遷徙,義無反顧,跟燕雀南飛幾乎毫無差別;再累再苦,旅途再長,也擋不住回家的腳步;有雨有風,鄉關再遠,也熄不了心中企盼已久的熱烈。

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回家過年,是長久的等待,是抑壓在心裡的渴望,更是一年漂泊後的心靈慰藉。行走得太久,漂泊得太遠,掙扎的太累,壓抑得太苦,回家過年,正好可以撣去兩肩的重壓,在濃濃的家居氣息裡,安然睡一個好覺,可以敞開情懷,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把真實的生活,把日子的濃釅拿捏得恰到好處,把心中的情、心中的愛揮灑得酣暢淋漓;回家過年,就是跟家人團聚,就是天各一方的親戚朋友,又能集中在一起,姐妹兄弟,又可以集聚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欣慰,夫妻和悅,兒女開心,閤家歡暢!

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傳統的中國年,賦予人們很多難以言表的光陰韻味。聚居在一起時,有時候真的少了些天各一方的刻骨和企盼,甚至是按捺不住。過年成了向心力,活躍於每個人的心頭,隨著時間的流淌,又會產生不可抗拒的凝聚力。是故,在每一次過年的團聚中,人們都把親情,友情,愛情,夫妻情,兒女情,演繹得迴腸蕩氣、洶湧跌宕,因為聚的背後就是再一次的分別,再一次的離開,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待。過年,無形當中成了一種紐帶,成了一種媒介,或者說,一種不遠千里萬里奔向一處的契機和動力。正是因為有一次一次的分開,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相聚時的滿心歡喜,也因為一次次守望已久的團聚,更讓人們對生活、對光陰,有著太多的銘心刻骨和念念不忘。

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每年的春運都會因為人滿為患、被不同的聲音質疑和詬病,即便如此,每年的春運中,都會有那麼多的人不顧擁擠,不顧一票難求,不顧路途遙遠,毅然決然踏上返鄉的路。質疑和詬病的聲音,只關注了人流滾滾對客運所造成的莫大壓力,卻忽視或者說起碼不夠關心,過年對許許多多謀生在外的人們對鄉情的眷戀,對故土的魂牽夢縈,對家園的念念不忘,對親情的依賴和嚮往。如今的城市,離不開這些群體,但是這些群體未必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來。在他們的心裡,城市依然是別人的城市,他們骨子裡的鄉音鄉情,民情風俗,還完整保留著鄉土的印記,回家過年,就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似乎也只有回到了那一方天地,才能真正的自在,才能真正的坦然;財富,不一定就是首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更在乎的,是身心的放鬆,是俚語村言裡的稔熟和隨意。

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一句俗語,更是遊歷在外的人們心裡邊的某種自我安慰。許許多多的人心裡,都有這樣的觀念,家在哪裡,根就在哪裡,回家過年,也是對自身根本的一種認同和重溫;有些人因夢想走進城市,卻不被城市所包容,告別繁華的都市,卸下內心的疲憊,家就是唯一的歸宿。所謂水有源,樹有根,遊子落葉要歸根,人定然有自己的根本。回家過年,從某種意義上,也是這種根本認識的形象表述。

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現如今,也有許多人由於種種原因,留在工作和學習的地方,不能回家過年,這並不是說,他們沒有回家的願望,少了這樣的念頭,確是由於條件限制,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在他們的心裡,怎麼能少卻過年回家的想法,他們何嘗不想同絕大多數人一樣,帶著滿身年的氣息,走上那一條縈繞於懷的回鄉路,無論是誰,無論是哪一年,回家過年的念想都會讓人心潮難平,迫於現實,取取捨舍罷了。

有一種牽掛和期盼,叫過年回家

回家過年,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文化情結,家和親人,是永恆不變的主題,也會在每一年,衍生出新的風味,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