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引言

作為中國史上第一個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金朝,其正式國號為大金,遷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共傳十帝,享國長達一百二十年。

而一直和金朝相提並論的元朝,兩朝沿用的主要文化、政治制度都大不相同,所以區分介紹。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世祖忽必烈於1271年所建定都在大都。在1279年滅南宋,完成統一。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一、薺菜挑供餅,槐芽採作葅。朝晡兩摩腹,未可笑幽居。

有著豐富燦爛文化的金、元時期不僅在思想層面值得我們關注就連這食療調護方面都頗有建樹。

在中醫飲食調護方面,中國一直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習慣在金元時期尤為重視,甚至出現了論述食療養生的專著,可見其用心程度。隨著社會醫學知識的推廣和普及,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們更加註重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

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元代的飲食專著——《飲膳正要》很好的詮釋了孟子的這番理論,包含了豐富的食療養生思想,直接開創了飲食治療和預防疾病的先河。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飲膳正要》裡強調飲食禁忌的概念,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飲食最好與季節相宜,再好的飲食也要有節制。在預防疾病方面提倡女性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創新性的提出飲酒的利弊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在《飲膳正要》中提倡的飲食宜忌,飲食治療,社群護理學術思想和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朝重視飲食調護之風盛行,民族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飲食文化特色,並且對明清時期飲食養生文化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養生保健理論在元朝是推陳出新、豐富多樣的時代。既有《飲膳正要》這等創世佳作,又有鄒鉉的《壽親養老新書》。這本《壽親養老新書》對於宋代來說寓意深遠,是宋代陳直編撰而成的,鄒鉉在此基礎上擴編增續三卷才有了現在的《壽親養老新書》。

該書內容之豐富,不僅涵蓋了飲食調治、形證脈候、醫藥扶持,還包含了四時攝養、精神調攝、起居攝養等。更是直接為老年養生打開了一個新方向新思路。

書中的主體思想為食療為重、食勝於藥、辨證施膳。老年養生方面更應該注重飲食宜忌,用藥平和、提倡食療。其實老年人本就有病理之特點,所以在食飲方面更應該注意小心。要重視飲食調治,注重醫藥扶持,注重攝養之道。

古為今用,是我們最常提到的。前有鄒鉉擴編增續《壽親養老新書》後有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整理概括書籍學習借鑑。俞寶英老師將書中老年養生提煉為六法四十二字:“老 人四時養生法;怡情悅心保健法; 飲食寢居安康法; 勝於用藥食養法; 備急平和用藥法;關愛老人侍奉法。

老年人體虛血弱,臟腑功能衰弱,五臟易病,寒風外邪易侵,如若生病治療時用藥頗多禁忌。更應該注重養護食療相結合,以食療為主、溫和物理治療為輔。

食療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性,又是溫和緩慢之感。可以長期使用,達滋養祛、延年益壽。其實食藥結合,食補勝於藥物;四季四時攝取養分,因時因地施膳;辨病辮證用藥,因人施膳;藥溫食宜,選材精當;形態結構多樣,味美喜食。

後世的子孫也更加具體和明確的知道從情志、飲食、順時、起居、關懷等方面侍奉贍養老人。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重視食補食養、提倡食療食治、強調飲食避忌、講究飲食有節、注重順應四時。 倚然定時飲食養生,或以節食為主之養生。都是金、元兩朝的食療養生的秘籍。

金、元兩朝在醫學食療方面可謂百花齊放,別具一格,形成易水學派和河間學派兩大主流派系。兩大主流派系在食療保健方面也頗具規模及特色。但歸根到底都十分重視從生活實踐出發去分析食物的脾性特徵,忌口和衝突之處,真正的起到溫食性補之功效。

在中醫飲食調護迅速發展的同時,與之齊頭並進的還有元、金兩朝獨具魅力的賦史文略。尤其是在金朝建國初期用文化沙漠形容也不足為過,是什麼能在這短短數年發展繁榮的呢?

二、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

金朝的賦作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從建國初期的造詣微薄到中期的氣質渾厚再到後期的精彩紛呈。時代審美觀迅速崛起發展,一個新的時代接踵而至。

第一個階段的金朝,處於建朝初期,萬物凋零、百廢待興是每個人朝代初期都會遇到的問題。但像金朝這樣初始處於一個文化原始的狀態,實屬罕見。“借才異代”,“樂理匱乏”——太祖發現了這一弊端,在加大禮遇以及重視的情況下,逐漸有了好轉。重用遼宋文人,建立“選舉之法”以選用遼宋之士。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徵隱逸,舉孝廉,振綱紀,修制度,省刑罰而去煩酷,發倉廩而息蟲螟,神人以和,上下協應。比下明詔詢考輿情,列郡同辭,士心仰戴,宜即始歸之地,以昭建業之光。這是選自祝簡的《國馬賦》,祝簡為北宋末年的進士,曾在徽宗政和七年任州教官,仕金為奉朝郎、太常丞等。其著作有《國馬賦》、《嗚嗚集》、《遷都賦》等。從《國馬賦》中更能感受到祝簡已經適應了金朝初期的統治。

在太祖的極力支援下,辭賦作家與辭賦創作與日俱增,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流傳於後世的作品太少,實屬一大憾事。

第二階段的金朝,將殿試改為三年一次,並且將“南北選”合併為一。金朝賦作大概表現出來三種形式。

中興以來,敦覆文教。鄉里之間鬱郁乎有文,絃歌之聲洋洋乎盈耳。文人學士沉浸於科舉的興奮喜悅中,學以致用,學有所成是飽學志士的理想都得以實現。一時之間學習之風在相鄰間盛行。

蕭寺金風動剎竿,西城北斗掛欄干。一蟲不響夜更靜,片月未高山已寒。燕賜城邊春草生,野狐嶺外斷人行。沙平草遠望不盡,日暮惟有牛羊聲。這退隱閒逸之情躍然紙上。吟詠過隱是中期階段的一大表現形式,借物抒情,歸隱田園,超脫世務之情顯而易見。

“蒙亡國之恥,興山水之悲”,警戒後人勿使“一旦之樂,易萬世之譏”。有人歡喜有人憂慮,人之常情。總有飽學之士,有高超的政治敏感度,金朝的趙秉文總結陳吳亡秦、莽卓竊漢、楊李擅權乃至安史之亂等歷史教訓,指出“惡直為求讒之媒,喜譽為招之旌,驕奢為重斂之階,好大為興戎之徵。這些肺腑之言都是觀歷史,知興衰的有感而發!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到了第三階段的金朝,由李俊民 、楊宏道、元好問、王若虛為主要構成。作品風格也從歸隱田園、超凡脫俗轉變為憂國憂民、悲壯憤世。

逮乎汴水南遷, 邊疆日蹙, 龍蛇鴻洞, 豺虎縱橫,羈人同楚社之悲, 朝士有新亭之泣, 譬之杜樊川之慷慨, 乃喜談兵;劉越石之清剛, 輒聞傷亂。風格激進悲憤,慷慨激昂。代表人物有元好問字裕之, 號遺山、王若虛字從之, 號慵夫、李俊民,字用章。

有元好問的“邈神州於西北,恍風景於新亭”,感慨祖國江山大半落於敵手,悲哉!痛哉!有王若虛的《滹南遺老集》45卷、

《揖翠軒賦》等著作,是託物言志的典範。借竹喻人,望著竹柏獨立孤傲之態聯想到自己要是也能有此品格也算不虛此生。李俊民通合老子思想的“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乎, 俗人昭昭, 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 我獨悶悶”。這溢於言表的悲愴與憂世憂民之感。

金朝不同階段的賦作作品風格清晰明顯、感觸良多、文風多變隨社會環境變化使得心隨境變。留給後世的我們體會感受到了什麼是渾厚有力、低沉內斂。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雖說金朝的賦作珠玉在前,元朝在繼承和延續金朝後續的賦作風格上,受到了宋末理學的影響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賦作風格。

三、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藏書萬卷,投老村家。佔位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元朝在賦作大體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的人物大多還處於金朝的狀態,經歷了金末的動盪和混亂迎來了元朝時期。大家都在竭盡全力去適應這個新的時代,心中所想將元朝作為“天命所歸”的朝代以此慰籍一二。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苦悶,這無可奈何的悲哀。

第二時期最能夠代表的是陳孚的《大都賦》,寥寥數語感受到了元朝大一統之後的繁榮昌盛、興旺發達是元賦中足以展示大元氣派的作品。有讚美肯定會有批判,只有觀其兩面性才能真正的進步與成長。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馬祖常其著作《傷己賦》言辭犀利,直接寫出這顛倒黑白的社會。自己懷才不遇、無路可走的悲愴,不敵官場這蠅營狗苟的鑽營之道。

第三時期隨著科舉制度的恢復,元朝的賦作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盛況。在現有賦作存世的有80多人,這個數量只能窺其當年一二。大篇賦作表達了科舉制度恢復的喜悅和滿滿信心。對所見的美好品德的歌頌與讚美,歌頌直臣“旋陽制陰”、“闢卻百非”的德行。

最後一個時期,已經到了元朝內憂外患之時,天災人禍不斷。導致了各地爆發農民起義,使元朝政府應接不暇。而元朝內部的統治集團更是矛盾不斷升級加劇。賦作直觀的表達出了對惡濁現實的不滿與厭棄。希望退避隱居,堅定追求自己的崇高理想。

底事勝賞匆匆,政自天付酒腸窄。金元時期基本思想及政治理論建樹

結語

縱觀金、元兩朝,建朝實屬來之不易,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碰撞、逐漸漢化、單一的漢法制度幾乎貫穿了整個金、元兩朝的發展。不變的是對人才的重視與珍惜,恢復科舉制度的決心與堅持。

不同文化的交融與成長是金、元兩朝永恆不變的主題。才會為後續元曲等發展提供不可比擬的基石。更是實現國家板塊的高度統一,廢三省實行一省制等政治宏願。

參考文獻

《史記》

《內經》

《素問·五臟別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