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紹興兩地聯展,銘記一段辛亥學生軍光輝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宣陽

一部辛亥史,半部在江南。

辛亥革命時期,一群知識青年響應共和民主,走出學堂,棄筆從戎,組建學生軍。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有一支學生軍的領軍人物詹蒙,左耳中槍,他說:“今日死且不暇計,何恤一耳?”仆倒在衝鋒路上時,時年19歲。

當年的辛亥學生軍中,很多就是從紹興大通學堂走出來的,這所學堂的負責人,就是秋瑾。“我怕死就不會出來革命,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就義時,她年僅32歲。

他們都是心懷理想、剛烈勇猛的革命者——一位“宣平第一敢死士”,一位“鑑湖女俠”。1907年,在秋瑾等人領導下,在武義爆發了一次“丁未武義風潮”。

因辛亥革命,武義、紹興兩座城的緣分延續百年。每一筆,歷史都會記住。今年是秋瑾逝世115週年,11月21日,就在辛亥學生軍的搖籃大通學堂,武義、越城兩地政協聯合主辦了“大道同行”——辛亥學生軍暨詹蒙史蹟專題展。

武義、紹興兩地聯展,銘記一段辛亥學生軍光輝史

這是兩地第一次以辛亥學生軍為主題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活動中,兩地政協相關負責人、浙江省博物館學會研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鄭瑋等領導分別致辭,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寧波大學公眾史學研究中心等單位發來活動賀電賀信。越城區與武義縣地方文史研究專家及相關人員等參加開幕式。

“紹興是辛亥革命志士鑑湖女俠秋瑾的故鄉,而詹蒙英烈的家鄉武義是秋瑾光復會重要的活動區域。”紹興博物館研究員、秋瑾研究會會長金燕一句話,道出了兩地的辛亥淵源。

武義、紹興兩地聯展,銘記一段辛亥學生軍光輝史

我們每個人,都正在時代的宏大歷史畫卷中留下或濃或淡的筆痕。比如辛亥革命,紹興、武義兩地徐錫麟、秋瑾、蔡元培、詹蒙、劉耀勳等先烈在尋求共和民主的征程中,前仆後繼,為民族大義英勇鬥爭,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無數星星之火聚在一起,是可以照亮夜空的。

共同銘記、緬懷那一段光輝歲月,是兩地聯合辦展的一大初衷。金燕說:“此次越城區與武義縣政協“大道同行”辛亥學生軍暨詹蒙史蹟專題展,讓我們更好地回顧革命先驅救國救民於水火的革命情懷,對加強兩地紅色文化交流、擴大地域文化傳播,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都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武義、紹興兩地聯展,銘記一段辛亥學生軍光輝史

武義縣政協教育衛生與文史委主任周子平表示,辦展的目的,是要透過,挖掘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把地方文物保護好利用好,讓地方文史“亮”起來、“活”起來、“熱”起來。

此外,在本次交流活動上,兩地政協為了加強日後的合作交流,分別給紹興市秋瑾研究會、武義縣詹蒙英烈紀念館授“越城·武義政協文史共享聯盟”牌。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