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任皇帝都整不死的大臣,人稱“打不死”

歷史上有很多腦子一根筋的忠臣,他們因為敢於直諫,進而得罪不少權貴。明朝的李時勉就是這樣一個人,因以下犯上直言相諫幾乎死於大牢,被後人稱“打不死”的小強。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他“犯過”的那些事。

李時勉是個有才之人,三十歲時便入朝為官,不久便被指派修撰《明太祖實錄》。因此深得明成祖朱棣的信任,被提拔為了翰林侍讀。就是陪著皇帝讀書,可以參與朝政,地位非常顯赫。

大明三任皇帝都整不死的大臣,人稱“打不死”

李時勉劇照

所以,正常情況下,李時勉只要善於察言觀色,老老實實陪讀,小心說話從事,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但這個李時勉偏偏就不,借進場面君的機會, 屢屢上奏摺或當皇帝面直指出朝政的弊端,沒少得罪有權勢的人。

公元1421年,朱棣想遷都北京,並下了詔書。但僅僅過了幾個月,紫禁城的三大殿便遭受雷擊著火燒成了廢墟。此事震動了朝野上下,禮部主事蕭儀甚至認為這是天意不讓遷都。朱棣勃然大怒,並下令處死了蕭儀。

大明三任皇帝都整不死的大臣,人稱“打不死”

明成祖劇照

此時朱棣正在氣頭上,聽不進去任何諫言。但作為近臣的李時勉卻偏偏“不識時務”也奏上書一本,不僅陳述遷都之弊、而且列舉了朝政弊端一共15 條。看了他的奏摺,朱棣氣得多次將奏摺扔在地上,但因為李時勉提出的意見確實很有道理,朱棣最後還採納了他很多建議。儘管如此,李時勉還是被下放監獄,一年後才在別人的保薦下官復原職。

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剛繼位,李時勉又上書言事,不僅惹得新皇帝面子上下不來臺,還觸犯了很多權貴的利益。由於奸臣誣陷,朱高熾非常生氣,當庭命人將他打個半死,並流放到交趾(今越南 )。沒想到在流放的途中還繼續上書,直接被錦衣衛下發到大牢。

大明三任皇帝都整不死的大臣,人稱“打不死”

,明仁宗劇照

此時李時勉已經被打的只剩下一口氣尚存。 或許命不該絕,有一個曾得到李時勉恩惠的看守,悄悄找來醫生為他醫治,他才算撿回一條命。

一時間,“打不死的李時勉”譽聲滿朝

朱高熾臨終前仍氣憤不已說:“敢在朝廷上當眾侮辱我的,也只有李時勉這個人了!”然後當晚就駕崩了。

朱高熾死後,明宣宗朱瞻基繼位。一日,朱瞻基忽然想起朱高熾臨終前的話,頓時怒火中燒,吩咐馬上將李時勉押出牢房,拉到西市口殺頭。但是他又很想弄明白究竟是什麼樣的奏摺讓先帝至死難以解恨,於是他來到刑場,當面責問李時勉。

大明三任皇帝都整不死的大臣,人稱“打不死”

明宣宗劇照

李時勉說,我就說了為先帝守喪時不要親近嬪妃,不要讓太子遠離身邊。明宣宗聽了,怒色稍減。此時,李時勉又提到了其他幾個建議,朱瞻基聽完後感嘆道李時勉是個大忠臣,當即下令赦免他並官復原職。

李時勉因病辭

官還鄉,文武官員和數千國子生將他送出崇文門。沿途群眾塞道,爆竹喧天。看到恩師回鄉時只有行李一卷、書籍幾箱,學生們主動湊集數百兩白銀要贈送給他,但李時勉一錢未受。

李時勉77歲時去世後,朝廷追封諡號“文毅”,後又改諡“忠文”。

大明三任皇帝都整不死的大臣,人稱“打不死”

清官,難道僅僅清廉自守就夠了嗎?如果僅僅自身清廉,而在做官時不敢於擔當,不敢於與權貴做抗爭,對侵害百姓的事情采取回避置之不理,明哲保身的態度,這樣的清廉是成色不足的,

而李時勉則是成色十足的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