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東方朔,一個被很多人認為是半仙之體的存在,甚至認為他可以預知未來,這個人究竟有多麼牛呢?在黃曉明主演的《大漢天子》第一部中,東方朔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就靠測字算命,就把劇中所有的人物完全玩弄於鼓掌之中。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在他的傾心幫助下,漢武帝劉徹從一個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成為了一代聖主賢君。這個故事儘管聽起來十分的過癮,但和史書上的記載卻大相徑庭。

三千奏牘:脫穎而出是因不同於眾。

武帝時,齊人有東方生名朔,以好古傳書,愛經術,多所博觀外家之語。——《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是齊國人,他好讀書,尤其是古代的各種典籍,精通百家之學,以精通儒家學說為最。說東方朔是隱士、高人,是不對的,東方朔想入仕,想有所作為,因此他一直在等待著機會。

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漢武帝繼位後,廣納天下賢才,東方朔便來到長安公車府上,要怎麼去說動漢武帝呢?東方朔利用了自己的能力,給漢武帝寫的上書有三千個竹簡之多,公車令派了兩個人才能把這些書抬動。他為什麼要寫這麼多呢?當然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三言兩語的事,也可以寫成鴻篇鉅製的文章。

想入仕的人太多,要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就要有一些驚人之舉,這就是東方朔的智慧。

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詔拜以為郎,常在側侍中。數召至前談語,人主未嘗不說也。時詔賜之食於前。——《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這些竹簡裡有東方朔多年來的思考和真知灼見,體現了東方朔的治國之策和治世之戒,才讓漢武帝讀起來欲罷不能。漢武帝把這些竹簡從上午讀到晚上,遇到一些精彩之處,便用筆勾圈出來,連續讀了兩個多月,才算把這些竹簡讀完。於是漢武帝拜東方朔為郎中,讓他經常陪侍在自己的身側,想進一步考察東方朔的才能。漢武帝經常找東方朔談論天下大事,每一次談話,東方朔都可以讓漢武帝十分滿意,而不會不高興,因此,漢武帝經常賞賜東方朔御膳。

放蕩不羈:隱於朝堂的智者,任人唯親的高人。

看到這裡,我們可能就會清楚,東方朔確實有能力,但卻不是一個治世之臣。為什麼這麼說呢?每一次和漢武帝交談,都能讓漢武帝感到十分滿意,這本身就是一件怪事。只能說明東方朔善於揣摩上意,迎合漢武帝的意思,從來不敢觸怒他,正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而一個真正的治世之臣,會有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而且並不怕當面頂撞皇帝。

我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東方朔顯然是不合格的,東方朔的智慧集中體現在一個巧字上,而治國的智慧集中體現在一個拙字上。

飯已,盡懷其餘肉持去,衣盡汙。數賜縑帛,擔揭而去。徒用所賜錢帛,取少婦於長安中婦女。率取婦一歲所者即棄去,更取婦。所賜錢財盡索之於女子。——《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東方朔接下來的表現,只能說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他相近每次吃完飯,都把剩下的酒肉用衣服裹起來帶走,因此,每次都把衣服弄得髒兮兮的。漢武帝賞賜的錢財絹帛,東方朔也會立即拎走,拿不動的就用扁擔扛走。東方朔並沒用這些東西來賑濟百姓,而是用漢武帝賞賜的錢財絹帛,去把長安城中美麗的女子娶做夫人。但往往一年左右的時間,他就會另覓新歡,所有漢武帝的賞賜,都被東方朔用來找女人了,這活脫是個渣男,和智者的形象相距甚遠。

人主左右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聞之,曰:“令朔在事無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史記·滑稽列傳》

於是漢武帝身邊的人,都稱呼東方朔為“狂人”,他們議論紛紛,陛下到底是怎麼想的?東方朔這樣一個瘋子,居然安排在身邊予以信用。漢武帝對他們說:“你們懂得什麼?如果東方朔不是倒行逆施,而是和你們一樣的話,你們這些人,又有誰能比得過他呢?”在漢武帝眼裡,東方朔並不是什麼狂人,而是真正個“懂事”的人,東方朔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欺騙世人,把自己偽裝起來,目的就是來保護自己。

朔任其子為郎,又為侍謁者,常持節出使。朔行殿中,郎謂之曰:“人皆以先生為狂。”朔曰:“如朔等,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也。”——《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做官的人都會因避嫌,而不推薦自己的親屬做官,怕別人說自己的閒話。但東方朔卻不在乎,他推薦自己的兒子作郎官,後來又晉升為侍謁者,常作為大漢的使者出使。有一天東方朔在宮中行走,很多人圍了過來,他們對東方朔說:“先生,先生,很多人都認為你是個狂徒,你自己怎麼看呢?”東方朔笑了笑,然後對他們說:“像我這樣的人不被世人理解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沒有那樣的智慧,我不是狂徒,當然也不是什麼智者,我就是在朝堂之內的隱士!”

“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接著說:“過去的人提到隱士,都是指那些藏匿深山之中修身養性的人,認為這些人高深莫測,實際上,他們不過是逃避現實,無所作為的人罷了!說他們是隱士、高人,還不如說他們是逃兵!”東方朔喝了幾口酒,藉著幾分酒興繼續說道:“想脫離世俗躲避金戈犬馬,那是不可能實現的,在宮殿之中、朝堂之內,也可以做到避世,並做到全身而退,何必到深山之中,去受那份清苦呢?”東方朔從骨子裡是看不上那些隱居深山、不問世事,所謂的隱者和高人們的。

口舌之利:看的通透,活的灑脫!

時會聚宮下博士諸先生與論議,共難之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其故何也?”——《史記·滑稽列傳》

當時漢武帝的博士宮裡,有很多飽讀詩書的老學究,這些人都看不慣東方朔,有一次他們聚集在一起向東方朔發難,他們說:“蘇秦、張儀不過是逞口舌之利的人,因為遇到了明主,才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而如今先生飽讀詩書,又有陛下這樣千古難出的明君,為什麼您跟隨的陛下十幾年,官位不過是侍郎,究竟是您的問題,還是陛下的緣故呢?”這些人的動機很明顯,他們要告訴東方朔,不要認為你自己很有本事,你在陛下身邊十幾年,不過就是一個打雜的人而已,如果有本事的話,早就飛黃騰達位極卿相了。

實際上這些人,是典型的書呆子,黨同伐異是他們的強項,治國理政卻一無所長。

東方生曰:“是國非子所能備也。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崛然獨立,塊然獨處,上觀許由,下察接輿,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常也。子何疑於餘哉!”於是諸先生默然無以應也。——《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東方朔說道:“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怎麼能夠同日而語呢?過去的情景和現在完全不同,如果生搬硬套,那隻能說是古板不通情理。你們這些人整日裡就想著如何對付我,不把自己的智慧,用在治理國家和安撫天下百姓上。

真正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不會去想如何把別人比下去,只會想當時當世的事情,如何去解決。

這是過去范蠡和伍子胥他們要做的事。陛下是千載難出的英明聖主,很多事情只要看在眼裡,沒有什麼問題,自然不用去說,不用去過問。難道非要去挑毛病,雞蛋裡面挑骨頭,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嗎?”東方朔的這一番話說下來,這些飽讀詩書的博士們一個個都啞口無言了,他們沒想到這個平日裡瘋瘋癲癲,不像正常人的東方朔,原來骨子裡,把一切看得都那麼通透。

結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東方朔曾建議發展農業以強國,但這和漢武帝開邊興利的國策並不相符,對於想建立不世之功的漢武帝來說,東方朔的點子是個好主意,但卻不合時宜。東方朔沒有堅持,而是繼續做他的瀟灑隱士。

至老,朔且死時,諫曰:“《詩》雲‘營營青蠅,止於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帝曰:“今顧東方朔多善言?”怪之。居無幾何,朔果病死。——《史記·滑稽列傳》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東方朔老了,在生命最後一刻,他所說的話一反常態,他對來看望自己的漢武帝說:“陛下,《詩經》裡說,飛來飛去的蠅子,會落在籬笆之上,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能夠聽信讒言。如果流言四起,那麼就會禍亂國家,造成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夠遠離奸佞小人,不要聽信他們的讒言。”漢武帝點了點頭,對左右說:“你們是不是感到很奇怪,東方朔居然說了這麼多有道理的話,而不像平時那麼瘋瘋癲癲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東方所收起了自己的詼諧,說出了發自內心的聲音。過了幾日之後,東方朔病逝,算是得到了善終。

東方朔:野史中神乎其神的半仙之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

東方朔是個有智慧的人,但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他儘管輕狂,卻能在漢武帝身邊幾十年,卻能做到獨善其身。

依靠的不是他超人的智慧,而是隱於朝堂的定力,他不是沒有觀點,而是他的觀點並不被漢武帝所信用。

因此從始至終,東方朔不過是武帝身邊的邊緣人物,從來沒有參與過真正的大政。漢武帝作為千古一帝,其以識人、用人之能而聞名天下,東方朔窮極一生,只做到了太中大夫,這早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