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本文節選自戎畋松先生新著《讀史譚泉文存—— 歷代古貨幣精品輯要》——古泉文庫出品

熙寧年號錢,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

1068

年至1077

年)所鑄。

在熙寧年號行用錢的定製中,有元寶、重寶、通寶三種稱謂。主流通貨為

熙寧元寶”

小平錢,面文分真、篆、行、隸四種書體,或有間雜使用。“

熙寧重寶”

為折二銅錢,面文亦有真、篆、隸三種書體。“

熙寧通寶”

為折二鐵錢,面文為真書,其銅質者多徑大厚重,製作精美,是為鐵母或鐵式銅錢,抑或為試範錢。

熙寧元寶”平錢的鑄量較大,版式繁多,各種版別近百種,可見其鑄錢監之多。譜錄中帶有背文的錢,惟衡州(

今湖南衡陽

)熙寧監所鑄“正足寶”版背“衡”對錢和“狹穿”背“衡”兩種。另外,《古泉大全·丙集》載:“

匯考又有‘濟’字者

。”對於是說,因未見圖示與實物,在此毋庸贅言,只是作為參考資料而已。

熙寧元寶”背“洪”字錢,直徑24。5毫米,重3。8克。各譜錄無載,其早年出自河南信陽一帶,先是由宋錢版別玩家獲得,後經陝西泉家卜氏之手歸為餘藏。如按背文“洪”字看,此應屬地名,查考其鑄地錢監,殆為時屬江南西路的洪州(

今江西南昌

)所鑄,雖說熙寧年間廣置錢監鼓鑄,然洪州鑄錢史無明載,故僅憑個例,確其鑄地錢監尚考之無據,只能留待以後更多的出土發現。是錢形制還算得上規範,面深背淺,鏽色正背一致,均帶有鐵鏽斑。如單從版別上看,其與《北宋銅錢》中“俯寶”版相同,只是有背文罷了。其“洪”字偏於穿口左側,按版名術語可謂之“進洪”,字形上“洪”字三點水分筆清楚,共部上橫畫在兩豎間似為斷筆不連,足下八字頓筆有損傷。由此推測,熙寧平錢背“衡”字兩種版式中均有無文者存在,且數量多於有背文者,那麼,可否權且視其為“俯寶”背“洪”版,如要準確定論其所屬性質,尚需以後更多的出土驗證。

熙寧折二錢名為

元寶”

者極其罕見,應屬特例,目前只發現數枚,被譽為奇品。其錢文風格近似平錢“

背四出”

類,版式惟小字一種;亦與川爐折二鐵錢文風類似,只是錢徑與厚度不符,故排除鐵母之說。是錢在《北宋銅錢》譜錄中刊有拓片,編號為1063

,版名“

折二小字廣穿”

,評定“

一級”

,凡例註釋為“

最珍稀”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圖2 熙寧元寶折二試鑄樣(正、背)

直徑30。7 毫米,厚1。66 毫米,華夏古泉聊天室拍品

是品“

熙寧元寶”

折二小字廣穿錢(見圖2

),直徑30。7

毫米,厚1。66

毫米。其形制廣穿闊緣,字型狹小,錢文離郭居中。“

熙”

字左側臣連外撇,下方四點小如粒點狀;“

寧”

字瘦長,皿中隱起;“

元”

字無挑,末筆高翹;“

寶”

字中冠,足短外張。其整體制作尚屬精美,唯背郭稍有偏移,雖如此仍被認為是試鑄樣。是錢原為東北泉家舊藏,早年出於宋金時期錢幣窖藏中。2016

年10

月,華夏古泉聊天室將其作為精選拍品推出,成交價人民幣3。024

萬元。

另外,此版類元寶小字折二錢又見數枚背

川”

字者,直徑多在33

毫米左右,重12

克左右。對比之下,總感覺過於徑大厚重。外觀上其錢文隱起,廣穿闊緣,背肥郭。形制倒也頗為規範,惟鏽色多不入骨,僅從圖片上看疑似臆造。但有泉家看真,認為是川爐所鑄,按說四川路為鐵錢行用區,鑄此紀地錢與制不符,故其性質待考。

熙寧折二銅錢正式行用的名稱一般為

重寶”

,存量很大,版式亦多,這大概與適逢朝廷經略西北邊陲之際,神宗詔令增設錢監鑄錢有關。在大量鑄行的重寶錢中,錢文基本上均為旋讀,而直讀者甚少,且譜錄無載,實物中雖有大字、小字之分,然稀見度猶如鳳毛麟角。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圖3 熙寧重寶折二直讀大字隸寶版圖、拓(正、背)

直徑30。3 毫米,重7。5 克,星洲陳光揚舊藏

是品

熙寧重寶”

直讀隸寶大字版(見圖3

),直徑30。3

毫米,重7。5

克。廣穿寬緣,“

熙寧”

二字寬闊勁挺,“

重”

字微俯,“

寶”

字隸書。其早年出土于山西晉南一帶,餘曾上手留有數拓,後是錢流入星洲,目前仍為僅見。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圖4 熙寧重寶折二直讀小字楷寶版圖、拓(正、背)

直徑29。7 毫米,重8。2g

與此對應者,尚有“

熙寧重寶”

直讀楷寶小字版(見圖4

),直徑29。7

毫米,重8。2

克。其形制為中穿寬緣,鑄制精好;錢文真書,字型方正。“

熙”

字離郭偏上而俯,“

寧”

字瘦小心部隱起,“

重”

字寬穩帶有隸韻,“

寶”

字狹小分足較長。相對來說,此楷寶小字版類要稍多一些,只是間有小異而已,但仍不失為重寶折二錢中的佼佼者。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圖5 熙寧重寶折二直讀楷寶闊字版(正、背)

直徑30。3 毫米,中國嘉德2017 年秋拍拍品

在重寶類直讀版式中,又有一種狹穿背肥郭版,字型介於大小字之間,被泉家稱為楷寶闊字版,中國嘉德

2017

年秋拍“

錫文藏泉”

錢幣專場中,推出一枚定名為“

直讀闊字”

的重寶錢(見圖5

),直徑30。3

毫米,編號7445

號,估價15

萬至30

萬元,後因故流標。或許由於其“

寧”

字、“

重”

字筆畫間略有隱起,背郭稍微偏於右上移,造成完美度不夠,以致藏家錯失良機。是錢初為創見品,後又有同版類小異者出現,被名之為“

大字”

,且形制更為規範精美,鏽色品相也是更勝一籌,堪稱雙絕。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圖6 熙寧重寶折二直讀楷寶大字版圖、拓(正、背)

直徑30。8 毫米,厚2。6 毫米,重9。4 克,天眷堂精品古錢微拍拍品

是品

熙寧重寶”

直讀楷寶大字版(見圖6

),直徑30。8

毫米,厚2。6

毫米,重9。4

克。據言出自東北地區,原為天眷堂所徵名譽拍品,一經披露,擁躉者眾,被泉家視為至寶,再經專家考究後,則定其為試鑄樣幣。此版以肥郭狹穿、寬緣厚肉,“

熙”

字左側帶豎撇、“

寧”

字寄郭、“

重”

字首筆短促、“

寶”

字寬長為特徵。其存世罕覯,極為珍貴。

據史載,熙寧年間宋廷西向拓地,神宗為實現東西夾擊西夏的戰略構想,初置熙河路安撫司,治所在熙州(今甘肅臨洮)。為助軍興之謀,又詔陝府永興軍、秦鳳諸路鑄行折二大鐵錢,以應軍備之需。因而熙寧大鐵錢的版式較多,譜錄中刊有

20

餘種,而與之對應的同版鐵母卻寥寥可數;這或許是有些鐵錢監因銅材難得、成本過高,大多數鐵錢的鑄造只好採用易損難存的木母而為之,或以初鑄精美鐵錢來充當;故“

熙寧通寶”

銅質大錢存世稀少,甚為珍貴。從所見實物上看,其大多形制規範,鑄工精湛,錢體厚重,面文清晰,且多有同版鐵錢存在,泉家視其為鐵母或鐵式銅錢,亦有認為是鑄鐵錢之前使用的試範錢。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圖7 熙寧通寶鐵母圖、拓(正、背)

直徑33。8 毫米,重14。5 克,西安戎畋松藏品

是品

熙寧通寶”

鐵母錢(見圖7

),直徑33。8

毫米,重14。5

克。錢文真書旋讀,鏽色品相俱佳。其早年出土於陝西寶雞地區宋錢窖藏中,原為泉界名家舊藏,流傳有序,後歸餘迭藏。是錢與《兩宋鐵錢》中“

正字俯寶”

鐵錢同版,當為陝西路鑄行折二大鐵錢之鐵母,較為珍稀。從錢文佈局上看,其疏密有致,錯落有方,書寫者功力不凡,運筆雖一絲不苟,卻略帶行楷意韻。細觀品味之下,倒也貼切宋人書家氣韻,而並非一般工匠所能為作。其“

熙”

字右側有豎畫,巳部小而豎彎頂部出頭,底下四點火筆畫連筆;“

寧”

字微仰,寶蓋頭立點肥大,心部小而丁短;“

通”

字左進,甬頭頸長,起筆有回勾;“

寶”

字稍俯,為缶寶,下貝八字足。背面郭正周圓,邊緣寬闊。其銅質精良,形制規範;面深背淺,穿口、字口具有拔模斜度,符合北宋鐵母特徵。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

圖8 熙寧通寶折二隸書圖、拓(正、背)

直徑31。8 毫米,重6。5 克,原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藏

是品

熙寧通寶”

隸書折二錢(見圖8

),錢文隸書旋讀,直徑31。8

毫米,重6。5

克。其早年出土于山西晉南一帶,時為僅見;後經餘手入藏原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併為此錢寫過介紹文章,2006

年第2

期《收藏》雜誌“

錢幣園地”

欄目曾節選刊發過此文,使得宋錢藏家多有索拓鑑賞與探討。是錢雖為薄肉,且有鑄漏孔洞,唯錢文尚精整。書體為隸楷相間,肥厚凝重,佈局密疏有致,風格氣息則近似於重寶隸書版類。“

熙”

字寬闊,左無分離豎撇,下方四點火成頓筆,且間隔分明。“

寧”

字瘦長,寶蓋平直,右側垂冠短小,丁部豎提有力。“

通”

字甬頭開口無頸,用部扁寬上不封口,走之尾短。“

寶”

字王爾間距稍遠,貝內筆畫離框下足外張。從形制上看,其背淺且錯範移位,非標準規制,重量又明顯偏輕,鐵錢中亦無此版,故而絕非鐵母類。

此版

熙寧通寶”

隸書折二錢原為創見品,曾被泉家視為珍奇,且被誤認為是試鑄樣錢。目前,隨著宋錢窖藏的不斷出土,與其同版者已復五見,其中有一枚品相絕佳,錢文清晰,背郭周正,稱得上美品;而其餘幾枚均有瑕疵,說明其為行用流通錢無疑,或為邊爐和私鑄,而絕非試鑄樣錢之屬。此版式折二錢存世甚少,統計下來也不過10

枚左右,足以補譜錄軼缺,當可列入北宋奇泉逸品之中。是品原為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館藏,在2010

年中國嘉德秋拍“

金泉古韻”

錢幣專場中,編號為7510

號,成交價人民幣6。944

萬元。

熙寧年號錢中的珍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