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騎兵太少,宋朝和遼、金打仗時常吃虧,宋朝為何不大量養戰馬?

王安石辦法的時候有保馬法,原意就是大量養馬。北宋在養馬這事上一直在努力,但是努力歸努力,先天條件不足是硬傷。

北宋剛建立的時候,軍馬還是挺多的,騎兵戰鬥力也很不錯,但是到了北宋末年,就成了詔盡括內外馬,及取於在京騎軍不及二萬,且授內臣梁方平扼大河於溶州,至則大敗。北宋其實非常重視養馬,設立了掌管全國軍馬的群牧司統一管理,可是後來養出來的戰馬“壯不如驢”,就算是馬的總體數量多,也不是都適合當戰馬,需要經過訓練。

因騎兵太少,宋朝和遼、金打仗時常吃虧,宋朝為何不大量養戰馬?

原本燕雲十六州和河西走廊是非常合適的馬場,也盛產優質馬匹,可是這兩塊地方都不在北宋手裡。一旦關係緊張,敵方也不會再把馬匹賣給北宋,北宋也向吐蕃買馬,但是質量不好,數量上也滿足不了需求。北宋自己養馬花費巨大,而且質量還不如遼和西夏。

王安石變法時推出的保馬法讓百姓養馬,馬匹可以給百姓幹活,還可免除一些徭役,減少賦稅,這本來是互惠的好事,國家養馬的壓力就小了。但是馬匹死亡需要百姓賠償,地方官員又強行讓百姓養馬,反倒加深了百姓的負擔。而且就算養出來的馬,也不能當戰馬。

因騎兵太少,宋朝和遼、金打仗時常吃虧,宋朝為何不大量養戰馬?

靠近西北地區的甘肅東部地區和陝西大部地區,也是北宋的疆土,漢王朝就曾在這片地區養過馬。但是由於多年的消耗,糧食,植被都不足,關中地區遭到破壞後,北宋時期已經不足以在那裡大量養馬了。

馬的血統非常重要,北宋不是馬少,缺的是高質量的馬,是可以上戰場的馬。但是群牧司沒有血統的觀念,主動讓野馬串種,胡亂雜交。

因騎兵太少,宋朝和遼、金打仗時常吃虧,宋朝為何不大量養戰馬?

漢唐也是圈養戰馬,唐朝曾養了70萬軍馬,而北宋沒能把開國時的軍馬的優良血統傳承下來,也是一大硬傷。

北宋養馬先天條件不足,又瞎養,質量還不行,推行保馬法又沒落實明白,後來不斷地黨爭都忘了要培育戰馬的事,北宋的戰馬沒能培養起來是多方面的原因,統治者的決策是要負很大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