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宮女殉葬,二品大員抬棺,大清這位皇后的喪禮等級比皇帝還高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順治帝的愛妃董鄂氏病逝,年僅22歲。說起這位董鄂氏,絕非等閒之輩,她和順治的愛情,不像是帝王之家的婚姻,更像是普通百姓人家的恩愛夫妻。董鄂妃之死,對於順治打擊是致命的,不久後他也追隨而去。

太監宮女殉葬,二品大員抬棺,大清這位皇后的喪禮等級比皇帝還高

董鄂妃生前所受到的寵愛,有清一代恐怕是沒人能及的,就是死後的葬禮也極為隆重,就是和皇帝比起來,也絲毫不遜色。董鄂妃的葬禮,創造了幾個清代后妃之最。

其一、三十多名太監宮女殉葬

董鄂妃剛剛去世,整個大清朝都籠罩在肅殺的縞素之中,無音樂、無笑談,人們小心地說話,生怕惹來是非。整個皇宮更是哭聲震天,伴隨著僧侶們的超度唸經之聲,在京城上空盤旋。

這一切都是按照順治的諭旨,他命令全國均須為董鄂妃服喪,官吏一個月,百姓三天。他還發下諭旨,命親王以下、滿漢四品官以上,並公主、王妃以下命婦,都必須到景運門內外聚集,為董鄂妃哭喪。

太監宮女殉葬,二品大員抬棺,大清這位皇后的喪禮等級比皇帝還高

八月二十日,順治追封董鄂氏衛皇后,加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溫惠端敬皇后”。為了董鄂氏死後有人服侍,順治帝還將太監與宮女一共三十多名,全部賜死,上演了一場生殉悲劇。

清代入關之前,奴隸制色彩還很濃重,確有殉葬的先例。但入住中原之後,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已經摒棄了這種慘無人道的殉葬制度。但順治帝不顧群臣和孝莊的反對,開歷史的倒車,決意要讓愛妃和生前一樣,在黃泉路上依然要人服侍。

其二、二品大員輪流抬棺

順治痛失愛妃,他唯一能做的就只能在董鄂氏的喪禮上下功夫,他不惜耗費巨量的國帑,極盡奢華之能事。按照滿洲習俗,董鄂妃的屍體連同棺槨,和她居住的兩座宮殿,以及她生前的首飾、陳設,均被付之一炬。如此辦喪事,恐怕就是皇帝也是望塵莫及。

太監宮女殉葬,二品大員抬棺,大清這位皇后的喪禮等級比皇帝還高

為了抬高董鄂氏的身份,順治帝還下令,讓滿洲八旗官員二、三品以上者輪流抬棺。本來,按照規制,皇帝、皇后死後,是由內務府派出兵丁抬棺,從來沒有官員抬棺,而且還是清一色的二三品大員。這些官員們平日裡養尊處優,抬棺時不由得齜牙咧嘴,好不狼狽。

出格的還不僅僅如此,順治在為董鄂氏超度亡魂的死後,請了很多當世的高僧,建道場、辦法會,還讓各級官員上下人等,打鼓吃笛,搞得大家手忙腳亂。

太監宮女殉葬,二品大員抬棺,大清這位皇后的喪禮等級比皇帝還高

其三、不理朝政

按照清代的制度,遇有皇帝、太后、皇后崩逝時,照例要輟朝,但時間不是太長,一般為二十七日。朝政暫時指定幾個心腹重臣代理,以藍批批答公文奏章。董鄂氏去世後,順治依慣例輟朝。可是過了二十七天,順治帝仍然不上朝,不理朝政,他不按規矩辦事,更無心批閱奏摺,以至於藍批文字持續了四個多月,許多大事、急事無法得到及時的批覆,令滿朝文武大臣非常著急。

順治帝不理朝政,都在幹嘛呢?幾個月時間中,他一直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不過在此期間,他還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官方叫法稱“行狀”,就是為皇后寫一篇祭文,按照慣例,行狀一般是由大臣們代勞的,字數幾百字,無非就是歌頌皇后如何賢德,如何母儀天下等等。

太監宮女殉葬,二品大員抬棺,大清這位皇后的喪禮等級比皇帝還高

可是順治帝不想做官樣文章,他認為大臣們根本不懂他與董鄂氏的愛情,就是讓他們寫,也寫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他決定自己動筆。於是,一篇長達數千言的行狀出爐了。

在這篇行狀中,順治盛讚董鄂氏,並表達了自己的無比哀痛之情:

“念至於茲,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傷痛無自已矣。後(指董鄂氏)持躬謹恪,翼贊內治,殫精心力,無微不飭,於諸務孜孜焉弗周祥。且慮父兄之有不率,故憂勞成疾。上則皇太后慈懷軫惻,今後(指現在的皇后)悲悼逾常,下則六宮號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撫今追昔,雖不言哀,哀自至矣。”

太監宮女殉葬,二品大員抬棺,大清這位皇后的喪禮等級比皇帝還高

此外,順治帝還命大學士金之俊為董鄂氏寫傳,令內閣學士胡兆龍、王熙纂寫董鄂氏所著之語錄。坦率地將,順治帝為董鄂氏舉辦的這場喪禮,確實多有逾制,只不過他當時心煩意亂沒了方寸,幾個月後,順治病危,他特意下了一道《罪己詔》,在這道詔書中,他坦承地向天下臣民認錯,說董鄂氏的喪禮確實是過於鋪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