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相馬,好馬馳騁千里 韓愈寫馬,良馬難遇慧眼|《馬說》教學設計

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伯樂相馬,好馬馳騁千里 韓愈寫馬,良馬難遇慧眼|《馬說》教學設計

伯樂相馬,好馬馳騁千里

韓愈寫馬,良馬難遇慧眼

《馬說》教學設計

匯入:伯樂相馬

楚王請伯樂找一匹良馬。伯樂在齊國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把它買下來送給楚王。

伯樂相馬,好馬馳騁千里 韓愈寫馬,良馬難遇慧眼|《馬說》教學設計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伕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一、題目解說、韓愈簡介

1。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後來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二、字詞句掌握

1。為句子加標點

A。學生閱讀多媒體顯示的沒有標點的文字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B。學生斷句,教師點撥不合適的斷法

C。加上合適的標點(,。?!:“”)

D。對照,討論錯誤的地方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伯樂相馬,好馬馳騁千里 韓愈寫馬,良馬難遇慧眼|《馬說》教學設計

2。添加註釋

A。結合註釋自譯課文,圈出不會的/句子旁寫出自己疑惑

B。教師點撥

C。加上註釋

而/雖/以/或/能/且/安/材/盡/之/臨等。

3。周桌之間對譯全文並互相糾錯

三、文章理解

1。為課文三段排出合理順序

如果學生很容易排好順序,追問原因。

(帶學生理解每段大意、分析層次、思路、表述出來)

伯樂不常有情況千里馬悲慘遭遇(提出問題觀點,反面論證)

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食馬者不知馬的表現(得出結論)

2。 作者情感感態度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與理性邏輯矛盾不?

2)特殊的標點與語氣詞(?!也)

(同情千里馬,諷刺食馬者,憤慨憤懣)

伯樂相馬,好馬馳騁千里 韓愈寫馬,良馬難遇慧眼|《馬說》教學設計

3。手法 託物寓意

聯絡背景:少富奇才,上書宰相,被人排斥,不平則鳴

文章裡面幾個角色被賦予什麼樣的意義?

千里馬:有才能之人

伯樂:慧眼識才的人

食馬者:埋沒人才摧毀人才的統治者

託物寓意是一種文學作品的寫作手法,它借客觀事物或景物來抒述主觀的情思,蘊含文題的主旨,把一個深刻的道理透過對某一物的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出來。(包括託物言志)

4。主題總結

藉此進行總結:作者借千里馬悲慘遭遇表達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四、品折

朗讀中品析:其與也

1。朗讀課文,看看文中有幾個其字,分別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沒有重複之感?

2。把文中的“也”字,多無實在意義,去掉可以嗎?

就某些句子,去掉“也”字,與原句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讀出虛詞的節奏和語氣。

(語言節奏/結合作者每句話裡包涵的感情進行理解)

五、拓展延伸

討論分享:

有句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你自認為是千里馬,有被埋沒的遭遇,該怎麼辦?

語文工作室第61期|教學設計:夏書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