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王陽明五年不說話,被高僧一語道破

王陽明是儒家心學集大成者,被梁啟超尊為可以和孔子比肩的聖人,他所提出的知行合一的學說指引了無數人走向成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古代聖賢在五歲前竟然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

幼年王陽明五年不說話,被高僧一語道破

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於1472年也就是明憲宗成化八年出生在浙江紹興府餘姚縣。王守仁的爺爺王倫是一位教書先生,父親王華在成化十七年高中狀元,做官一直做到南京吏部尚書。咱們先來說說南京吏部尚書是個什麼概念,原來在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的時候,並沒有全部取消南京的辦公機構,而是實行的“雙京制”,像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國子監等重要機構都保留了下來,官員級別和北京同級,只是權力趕不上北京官員,南京的官員在行文中要稱南京某某機構。王守仁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成長,可以說條件是非常優越的。

幼年王陽明五年不說話,被高僧一語道破

傳說王守仁的母親在他出生之前做了一個夢,夢中一位天神懷中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四周祥雲環繞,然後從天而降,沒過幾天,王守仁就出生了,他爺爺根據這個夢給他起的名字叫王雲。生個男丁全家都很高興,可這孩子一轉眼到五歲了一言不發,家裡人看這孩子是個啞巴,都覺得很可惜,啞巴可沒法讀書考科舉。雖然王守仁不說話,但是爺爺唸書的時候他總是跑到跟前聽著,爺爺也願意看到他聽這些四書五經,雖然不能說話,但多學點知識總是好的,將來也能幹點寫寫畫畫的事情。

幼年王陽明五年不說話,被高僧一語道破

有一天,一位高僧從王守仁家經過,看到五歲的王守仁,上前摸著他的頭說到:“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然後對他家裡人說:“此子非凡人”他爺爺心想這孩子雖然聰明好學,但就是不能說話,嘆了口氣,想起《論語衛靈公》中的一段話“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守仁。

改名後不久的一天,父親王華正在書房寫字,只見他在紙上寫下“大學之道”四個大字,然後沉吟半晌,嘴裡唸叨著這四個字,這時王守仁跑了過來,聽到他父親唸叨大學之道這句話,於是便接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善。只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能後而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他爸爸聽了以後呆若木雞,激動的說不出話了,一是這孩子終於開口講話了,二是這一開口就是四書五經的內容,這簡直就是個經天緯地的神童呀。過了好一會,他爸爸才問道:“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王守仁回答:“這是我聽爺爺唸書時記下來的。”

就這樣,王陽明開啟了人生第一個傳奇,後來更是締造了無數傳奇。

幼年王陽明五年不說話,被高僧一語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