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不僅僅是在一念之間,從袁紹的失敗就可以看出來

在歷史的長河與歲月中,人們喜歡把成敗與英雄畫上一個等號,貌似那些成功的名士,才是所謂的英雄,顧名思義,失敗的人都不是英雄嗎?這個不見得,三國時期的袁紹是英雄嗎?我覺得他是英雄,他敢於與董卓公開叫板,給那些在刀槍下瑟瑟發抖的大臣做了榜樣,而同時,他也是一個失敗者,剛愎自用,自以為是,他最終是含恨而死,兵敗官渡,他整天怨恨和懊惱,所以,最後袁紹實際上是自己把自己給氣死了。

成敗不僅僅是在一念之間,從袁紹的失敗就可以看出來

其實當初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兵刃相見的時候,很多謀士都勸說過袁紹。有意思的是,本身處於弱勢的曹操,卻在很多謀士的建議下最終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而袁紹兵敗。

不聽勸告,最終就是自食其果

袁紹是官渡之戰的發起者,有意思的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誰發起的誰兵敗,官渡之戰,袁紹發起的,袁紹兵敗,赤壁之戰,曹操發起的,曹操戰敗,夷陵之戰,劉備發起的,劉備大敗,袁紹也是這樣,他在起兵的初期,有人就勸說他不要貿然出兵,現在出兵非常不利,先觀望,想不到袁紹一怒之下把這個人打進了大牢,等到袁紹兵敗,這個人在獄中聽說以後,獄卒說你果然說中了袁紹兵敗了,然後這個人說自己的死期要到了,這個人就是田豐,曹操當時聽說袁紹把田豐打入大牢後,曹操也覺得袁紹必敗,所以,成敗有時候就是一念之間,如果袁紹當初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或許他的下場也不會那麼慘。

成敗不僅僅是在一念之間,從袁紹的失敗就可以看出來

而曹操就不一樣了,在非常時期用非常之人,後來曹操打敗袁紹以後,搜查到了很多手下與袁紹陣營的曖昧信件,如果換做是我們,肯定要開啟看一看,心裡有個數,哪怕是好奇心也會讓我們情不自禁的閱覽一番,但是曹操沒有,曹操把所有的信件直接燒燬了,並且說,在那個時期,就是曹操自己心裡也沒有數,更何況是為他的手下呢。曹操就是用非常之人,以一顆非常之心,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袁紹的失敗是,也讓士族階級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備受打擊

在那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士人的地位或許已經不那麼穩定了,軍閥的混戰,有軍隊就是實力,有軍隊就可以割據一方。如果我們比喻一下袁紹的話,那就是實實在在的“富二代”他的父輩為他在當時的政壇上打下來非常堅固的基礎,所以袁紹公開與董卓叫板,有人支援他,而曹操就不一樣,曹操是宦官的養子,在東漢末年的宮廷鬥爭中,宦官是禍害甚至可以說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也正是由於宦官的亂政,大將軍何進被謀殺,才給了董卓機會,所以,宦官是漢帝國崩塌的導火索,這個時候,曹操能有人支援他嗎?沒有。

成敗不僅僅是在一念之間,從袁紹的失敗就可以看出來

曹操有點像“白手起家”的一個創業者,三國時期的曹操和劉備都屬於沒有家底只能依靠自己的角色,曹操並不是一個沒有決策的粗人,他與袁紹的不同點就在於他的用人,他之前的舊將陳宮公開與他為敵,最終被曹操俘虜,陳宮這樣的人,按照袁紹的做法肯定會滅全家,但是曹操沒有,曹操非但沒有還善待了陳宮的一家老小,這就是說曹操是一個非常有情有義的人物,他或許是做給他的部下看,但是如果假設我們是曹操的部下,如果看到這樣的場面,誰能不為曹操赴湯蹈火呢?這就是曹操的用人。

而曹操這類“非儒”階級,在當時也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甚至曹操要改變人才選拔的制度,因為曹操是“唯才是舉”,他欣賞陳平這類謀士,陳平是漢初劉邦手下的一位謀臣,足智多謀,但是他“盜嫂”,就是與嫂嫂通姦,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這樣的人都是難以容忍的,但是劉邦不在於這一點,曹操也是如此,曹操所用的人就是,只要你有才華,就可以為我所用,而這樣人物,在儒家士人心中,是絕對難以接受的。

曹操的用人,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讀史一定要懂得這其中的謀略,尤其是曹操的做人,輸贏有時候就是看這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心胸是否遼闊,如果總是想著計較這些得失,那麼,最終會滿盤皆輸,其實袁紹本身有很大機會可以格局一方,東漢末年的時局就是誰擁有軍隊和土地誰就擁有稱帝的資本,誰還估計天子,而曹操就不一樣,曹操懂得“奉天子以令不臣”,有謀士給袁紹建議過,逢迎天子,而袁紹並沒有採納,曹操明白,在那樣的時局下,能擁有天子的支援才是“正統”,所以,我們看利益不能只看眼前的,看輸贏不能看暫時的,要有長遠的打算,而想太多也不想,誰都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成敗不僅僅是在一念之間,從袁紹的失敗就可以看出來

本文絕對不是在惡意吐槽袁紹與曹操的輸贏,而是總結歷史給予我們的教訓以及啟迪,如果我們能聽取一下別人的建議,如果我們可以長遠思考一下,或許,會走得更遠。

袁紹和曹操的輸贏較量,證明了一種觀點,那就是格局定輸贏,心胸論成敗,心有多大,你的夢想就有多大,你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