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要吃出味道,屈原別隻知名字

屈原是楚國人,就是現在的長江流域,也就是的湖北、湖南一帶。

粽子要吃出味道,屈原別隻知名字

春秋初期的楚國

周朝建立的時候,楚國的面積就比較大,但還屬於蠻荒之地。

我在《文明是怎麼形成的》那篇文章裡介紹過,在鐵器和牛耕、曲轅犁發明之前,靠簡單的工具無法開發長江流域,要麼茂密的森林,地下全是樹根,要麼就是潮溼的沼澤地,莊稼無法大面積種植。

把森林燒了,需要有先進工具,把樹根挖出來,而且還要懂得溼地的莊稼生長必須有排水系統,掌握了排水技術,才能開發種地。

粽子要吃出味道,屈原別隻知名字

農業排水渠

粽子要吃出味道,屈原別隻知名字

旱地需要灌溉,溼地需要排水才能種地

所以,周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楚國還很落後,僅把楚國分封為子爵,在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中,排序比較靠後,楚人對周朝的瞧不起,很是不服,但沒辦法,那時確實是實力不允許,只能忍著。

大部分地方的人表示不服,會說不服氣,現在湖北仍然有人說不服周,不服周朝,就是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

楚國人的祖先是誰呢?祝融,祝融又是誰?就是老百姓說的灶王爺。他是三皇五帝中顓頊的玄孫,顓頊是黃帝的曾孫,所以楚人也是炎黃子孫。

隨著灶王爺祝融的後代越來越多,分出八大姓: 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羋姓的後代分出熊氏,被周武王分封為子爵的就是熊氏的後代熊繹,也就是楚國的第一個國君。

到了春秋時期,當青銅器、鐵器、牛耕普及到楚國,並且掌握了排水技術後,楚國慢慢富起來了,有實力了,就不甘心當個子爵了,而且不屑於當什麼伯爵、侯爵、公爵,直接要和周王平起平坐,自稱為楚武王,楚武王熊通稱王后,把他的一個兒子分封到“屈”這個地方,這個兒子就姓了“屈”,叫屈瑕,這就是屈原的祖先,所以屈原往上查家譜,他的姓來自熊和羋,所以也可以叫他熊原、羋原。和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羋月羋八子的祖先一樣,都是灶王爺祝融。

粽子要吃出味道,屈原別隻知名字

羋月羋八子

粽子要吃出味道,屈原別隻知名字

屈原

楚國在春秋和戰國的前期,國力非常強盛。為什麼呢?一個是農業得到大力開發,再一個就是因為孔子的一個學生“子夏”,這傢伙活了107歲,他教出一堆出色的學生,最有名的就是李悝、吳起,李悝是山西運城夏縣人,吳起與後來的商鞅都是衛國人,在今天的山東菏澤一帶。

李悝編了一部《法經》,後來失傳了。李悝、吳起、商鞅這三個人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們都用法家的思想進行改革,不同的是李悝在魏國、吳起先後在魯國、魏國,最後到楚國,商鞅是服務於秦國。經過這三個人的改革,魏、楚、秦都強大了。

後來六國失敗,秦國統一,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李悝和吳起的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的阻撓,半途而廢。而商鞅雖然也遭到秦國既得利益者的強力反對,被秦惠文王給腰斬了,但商鞅制定的法家制度卻被秦惠文王繼承下來了,一直延續到秦始皇。

屈原是在商鞅死前兩三年出生的,當他長大後曾經被被楚懷王重用過,年輕氣盛的屈原建議楚懷王改革,他想實行的改革和李悝、吳起、商鞅的改革如出一轍,都是要動既得利益者的乳酪,楚懷王一開始支援,但後來迫於貴族階層的強力反對,就不支援屈原的改革了,而且在外交上一味地向秦國妥協,後來楚懷王在武關與秦會盟時被扣押致死。

粽子要吃出味道,屈原別隻知名字

關中四關,楚懷王被秦扣押於武關

繼位的楚頃襄王也不支援屈原,屈原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只好跳入汨羅江自殺。

被當代誤解和迫害往往是真正愛國者的宿命,古今中外都一樣。

卜算子·粽子與屈原

年年吃粽子,

歲歲過端午。

不見世人讀《離騷》,

只剩弄菜譜。

雖跳汨羅江,

並未喚醒楚。

愛國還需靠理性,

誰解屈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