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古史:堯,舜,禹的帝都長啥樣子

從炎黃大格局看,現在叫河的都屬於黃帝部,如黃河,現在叫江的都屬於炎帝部,如長江,現在叫海的都屬於西王母部,如青海。這種大格局是一直延續至今。

歷代古史:堯,舜,禹的帝都長啥樣子

到寫堯舜禹、夏商周時,不少書籍的畫的地圖,就很小了,這是一種誤導。歷史記憶往往是把精彩的記下,普通的就淡忘,諸如堯舜禹故事是發生在鹽湖—中條山地區,並不等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其他地區沒有故事,甚至有人認為都是畫外之地。這種理解就造成,一種現象就是不知商從而來,甚至把商與古埃及混為一宗。

再有一個誤區受現在對帝國的理解,就是認為黃帝、炎帝、堯舜禹都是帝級,應當有個帝城,於是就地下物裡一直去找帝城。找不到如長安這樣的帝城就不認為這段歷史記憶的存在。

歷代古史:堯,舜,禹的帝都長啥樣子

回顧一下,城的演變。在黃帝部,以豬為畜牧業為主的年代,為了養豬就要圈豬圈,圍繞豬圈進行了一系列的建設,這樣最早的家,就出現了。隨著家的規模變大和數量變多,就開始建城。這種城的首領,也就是家長,這個城的人都是同一個爺爺的子孫或是配偶。

到了堯舜禹、經歷堯的夯土工程、舜的屯田工程、禹的硝池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這樣就要在原有的城之外建城,從平面投影看就呈現“回”字或“目”字結構。當地下物發現這種規模的城,就往往帝城這個概念套,其實只要附近有需要集聚大量人力的資源都會呈現這種狀態。在炎帝體系,農耕社會發展到一定時候,需要大量人力資源時,城也如此狀態。

歷代古史:堯,舜,禹的帝都長啥樣子

當堯的夯土工程、舜的屯田工程、禹的硝池工程相繼完工之後,於是就開始在要害地區建防禦性城來拱衛這個核心地區。可以稱為衛城。衛城,沒有自給能力,日常要養雞為主要食物,重要的食物豬肉是以臘肉、火腿以賞賜的形式派發給各個城。這些城的城主,是由帝來任命的,也就是諸侯的緣起。又可以按與帝是否具有血親關係,分為王和侯。

以上三種類型的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城裡沒有市。直到炎帝部的一支商崛起,才有市的需求,城裡才有了市。這種現代意義上城市才出現。這支就是商,具體的待展開。

歷代古史:堯,舜,禹的帝都長啥樣子

等到了,周打敗了商之後,就出現了一種情況,派聯合起兵的諸侯去管理或者說佔領商朝的城市。這種新形態的城市就演化為了王城,這個王城是在舊有城之中或是邊上再建,就呈現了三層城結構。典型的王城就具備了三層城和市的特徵。也就是說地下物裡要找到的王城,至少要到周朝。

歷代古史:堯,舜,禹的帝都長啥樣子

對於周天子所在的城,也就供天子居住,往往連市都不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