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卻少有以漢族為視角的史書。二十四史,雖卷帙浩繁,如魯迅所言,是帝王將相史,而不在乎帝王將相來自哪個民族。漢族有過榮耀,也有過屈辱,有開疆拓土的榮光,也有淪為亡國奴隸的黑暗。當歷史進入到21世紀,在民族主義已經日漸黯淡的今天,在漢人不為自己血統榮耀的時代,在歷史未必終結,世界暗潮湧動的時刻,有必要為這個古老的民族寫一篇文章。因此筆者不揣冒昧,寫一篇極簡漢族簡史,拋磚引玉,以饗讀者。

一、三代之前的漢族

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4300年前的陝西石峁遺址·龍山晚期至夏早期

夏商周所謂三代,是中國的王權時代。在王權之前,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遍佈中原,但最強盛的邦國也難以跨越崇山峻嶺的阻隔。近年考古所發現的陝西石峁遺址,是中國所見三代之前最強大的軍事城池,盛極一時,武力赫赫如斯,也不過是征服了下游的陶寺,勢力沒有越過中條山。在馬車和青銅武器傳入中國以前,很難建立疆域遼闊的國家。中原各地小邦國林立,但從分子人類學的證據看,不管南方漢族還是北方漢族,漢族男性主要是五個男人的後代,

漢族不是多民族融合的產物

,而是相當純粹的單一民族。上古伏羲、神農、燧人、太昊、少昊、黃帝等超級英雄,雖名字未必一一對上,但確實存在。所以從基因上來說,漢族的歷史到了6-7千年左右,是伴隨農業社會產生的,地地道道的農民後代。漢族種菜的基因,可能是與生俱來的。

二、建立王權:夏與商

夏、商代表王權時代。王國維所說,夏與商,文明差別不大。不奇怪,夏長期跟東夷有融合,中間還曾被東夷文化中斷,而商本身就是東夷的近親。夏朝後期都城,考古遺蹟對應二里頭,這個目前從邏輯和考古上來說,問題不大。儘管沒有文字,但二里頭前期的新砦遺址,後期夏朝滅亡後商建立的城址,都說明夏文明流傳有序,今文尚書也可以提供文獻證明。至少從夏朝開始,“德”已經成為政權合法性的重要標誌。夏本紀中,太康失國與少康中興,背後是夏人與東夷長期的戰爭、融合,爭奪中原統治權的鬥爭。夏朝雖然也有青銅,但留存的青銅武器,與中亞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差不多,可見當時還沒有形成自己特色的青銅文明,處於青銅器輸入的時期。

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以河南安陽為中心的商朝,得到來自北方草原絲綢之路的技術支援,戰車+青銅武器,對周邊形成降維打擊。

從商朝起,漢族文明的脈絡就清晰了。商湯滅夏,建立起中國青銅時代第一個強盛的大帝國。這個帝國採用大哥收小弟的模式,商族的小方國和附庸勢力圍繞在商都附近,構成商文化的文明圈。在湖北盤龍城還建有飛地,是為了奪取最重要的銅礦資源。與後世不同的,商代流行王位的兄終弟及制,對屬國的統治力度還不夠強大。這種武力征服型的帝國,統治模式尚未不成熟。但商朝建立起第一個戰車+青銅的文明,這種戰爭模式將影響中國一千年。二是留下了文字、祭祀系統,成熟的甲骨文,精美的青銅器,構成了一個毫無疑問的文明時代。長期以來人們不承認夏,只承認商的存在,缺少文字系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商人屠戮俘虜取悅祖先,可以參照南美阿茲特克、印加帝國的習俗,再對照殷墟王陵區的祭祀坑,可以明白,商王朝確實相對野蠻。商人雖然信奉鬼神,但並沒有產生中東、西方、印度等普遍存在的祭司階層,商王本身就是最高等級的“巫”,實現王權與神權的統一。

三、周公的遺產:從西周到漢景帝的分封制

周朝享年800歲,上承夏商,下啟秦漢,是漢族文化的軸心時代,其意義怎麼誇大都不過分。第一次,從文化意義上區分華夏與蠻夷,就是從周朝開始。從此文化自覺產生了,華夏(漢族)與其他民族,有了明確的身份界限。基因不足以區分民族,文化也是重要因素,甚至更加重要。周人本來就是羌人的一支,因為充當商人在西方的代理人,逐漸強大起來。可以參考建州女真如何做明朝代理人,又是如何反噬,就可以明白周人強大的奧秘。

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逨盤,記載了單氏家族8代人輔佐西周12位王(周文王至周宣王)的歷史,是西周輝煌時代的見證。

王國維先生在《殷商制度論》中對商周之劇變,已有詳述。簡而言之,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一下子讓西周迅速成熟,建立起封建制度。封建親戚,以藩屏周,以血緣為基礎的分封制,加上西周對舊邦國的改造、同化,建立起以周王室為中心的天下體系。這個體系構建了文化認同+武力的華夏共同體,這是夏、商從來沒有的事情。

分封制度是小共同體本位,與西方封建制度異曲同工,而西周鼎盛時期計程車,也是尚武而少文的戰車兵,與西方的騎士神似。這種制度下,下屬的下屬,不是我的下屬;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諸侯對周王是臣下,對本國是國君,每個人只對自己上一層負有效忠義務,而

絕不能越級效忠

。一個齊國的大夫,絕不能為了周王而損害齊侯的利益,這是當時華夏世界的普世價值。與大家印象中秦朝終結分封制不同,實際上中國分封制結束在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自漢朝建國直到七國之亂之前,關東諸國是享有獨立地位的諸侯國。儘管我們受大一統歷史觀的影響,對吳王劉濞沒有好印象,但吳國的百姓,肯定懷念吳王劉濞統治的時代。那也是齊國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單位,最後的輝煌時代。由姜子牙建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初最大諸侯國的齊國,900年曆史宣告終結。

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四、華夏第一帝國時代

如果我們從政權的一致性、文化的延續性來考慮,華夏第一帝國從西周建立,經歷東周的分裂,然後是秦漢魏晉,到永嘉之亂喪失中原為止。這段時間接近1400年,漢族始終是中原大地的主人。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稱之為華夏第一帝國時代。但第一帝國時代,又分為2段:分封制的繁榮與崩潰、君主專制帝國的繁榮與崩潰。

(1)西周分封制在中原同化了商、夏、山東東夷勢力,建立起諸夏文化共同體,向南奪取了大片的土地,建立漢陽諸姬,把楚國封鎖在漢江以南,挫敗江淮之間的東夷部落,向北擊退獫狁等北方蠻族,西周的功業可謂輝煌了。但西周王室也在戰爭中耗盡了自己的精力,周昭王征服楚地,周人組成的王室精銳部隊喪失殆盡,周宣王抵禦獫狁的戰爭以失敗告終,周王室由盛轉衰。總體來說,西周是個好的大家長,分封有利於諸侯國,卻不利於周王室。最終西周王室逐漸耗盡了自己的力量,周宣王、周厲王都無法挽回頹勢,到周幽王,西周亡於內亂。周幽王破壞嫡長子繼承製,太子,後來的周平王勾結犬戎攻破鎬京,宗周稱為一片廢墟。

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

(洛陽伽藍記)西周宗法制度,至此失去了道德權威。君不君,自壞嫡長子繼承製,子不子,勾結外族攻破宗廟,道德敗壞自此而始。社會道德敗壞,不過是政治敗壞到極點的表象,封建制度的黃金時代至此終結。

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2)按清華簡、竹書所記載,東周初年,二王並立,晉文侯殺周攜王,太子,周平王最終繼位。分封制的創立者西周王室覆滅了,但分封制卻使華夏世界的諸侯國發展起來。屬於諸侯國的春秋時代來到了,原有華夏共同體內部的齊國尊王攘夷,遏制了西周末年戎狄入侵的浪潮,儲存了華夏文明;晉國掃滅境內戎狄,繼續尊王的大業。秦國掃滅關中、隴西的戎狄,自詡南蠻的楚國重新迴歸華夏文明共同體,滅洛陽陸渾戎,成為傳播華夏文明的新興力量。春秋開始的時候,南蠻北狄,中國不絕如縷,春秋結束的時候,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內基本沒有了戎狄的勢力,這是西周王室所不敢想象的。分封制的壞處是諸侯爭霸,春秋無義戰,好處是

多中心的結構

,使得漢族文明沒有出現宋、明一覆滅,漢人皆奴僕的“團滅”慘劇。

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記載中華文明榮耀時刻的稷下學宮,人類軸心時代的巨大成就,儒、墨、名、法、黃老、陰陽、農家、兵家,幾乎涉及所有領域的思想爭鳴。前無古人,可惜後無來者。

(3)春秋之後的戰國時代,漢族卻產生了諸子百家時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實事求是的說,諸子百家的成就,跟希臘文化還有差距,但諸子百家的時代,儘管漢族諸國內鬥慘烈,卻無亡族之虞,反而是紛紛向外擴充套件的時代,弱雞如燕國,也能在遼東拓地千里。趙國取代地,攻佔河套,楚國掃滅越國,秦國滅義渠戎、古蜀國、巴國。但天下一統,是地理環境所決定的,東亞的地緣,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文明發展的路徑。關東六國自相殘殺的結果,商業文明的齊國毀滅了,農耕本位的秦國勝利了,歷史翻到了君主專制的時代。

(4)秦漢開啟了漢族與北方遊牧民族對抗的模式,也開啟了漢民族向北防禦,向南發展的歷史路徑。此後2000年,漢民族將在這條路上不斷髮展。秦國短暫的拓展,向北驅逐匈奴,向南拓展嶺南,給漢朝提供了現成的模板。漢朝把這一功業發揮到極限,第一次控制河西走廊、西域、朝鮮半島、西南、閩越,四面出擊的漢帝國,功業與羅馬帝國不相上下,而其命運也與羅馬同病相憐。過度擴張導致帝國的塌縮,過度擴張引入了異種民族,漢族衰落的時候匈奴沒有實現的目標,在強大的時候反而實現了,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西漢時期匈奴已經附庸邊塞,東漢晚期南匈奴已經遷徙到山西南部,鮮卑烏桓騎兵已經遊蕩在幽州,羌人已經控制了隴西,東漢帝國在黃巾起義的烈焰中塌縮,魏晉在東漢帝國的廢墟上建立,儘管三國英雄的故事令人津津樂道,但不妨礙背後是漢民族整體的衰落。瘟疫、戰亂,極大削弱了漢族人口,而西晉皇帝的無能和權力鬥爭,最終導致那場五胡亂華的悲歌。

漢族歷史上的極簡漢族簡史,一個被忽視的民族,一個被遺忘的帝王!

(5)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華夏第一帝國的殘部蜷縮在長江以南的時候,是否反思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神州陸沉。立志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的王敦大將軍,不僅僅是琅琊王氏的軍方代表,也經歷過西晉石崇的金谷繁華,他把原因歸因於士大夫的清談,不切實際,不負責任。然而沒有兵權計程車大夫果真有如此力量?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會發現,真正導致華夏第一帝國覆滅的,是君主專制制度。

法家文化所培養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其邏輯是不斷削弱強者,造就君主獨一無二的權威。儘管漢代儒家給君主專制蒙上五德始終和天人感應的神學幌子,成為違背周公孔子之教的叛徒,但改不了

一箇中心化的帝國,一旦中央衰落,地方也不能自保

。漢人百姓已經衰落到不能反抗小吏的程度,當中央軍事力量被異族擊敗後,又如何能抵擋比中央軍事力量更強大的異族?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君主專制必然導致繼承者一代不如一代,最終使猛虎退化成病貓。官僚機構的膨脹,侵蝕著所有多餘的資源,軍備廢弛,軍人地位低下,使得華夏第一帝國的官方力量已經衰落不堪。

好在還有豪強地主,這些門閥之家,為漢族保留了復興的火種。在蠻夷入侵的浪潮中,作為文明的孤島,積蓄這復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