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應@闢謠明清歷史 之邀,寫一篇關於詩詞“平仄對仗”的科普文章,以下都是個人的見解,如有錯誤之處,請指點批評。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所有詩詞都是平仄對仗的嗎?

並不是這樣的。古體詩不要求平仄對仗。比如四言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五言詩“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七言詩“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雜言詩“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直一杯水。”這些詩通通不講究平仄對仗。

什麼時候有了平仄對仗?

《詩經》開天闢地之後,詩歌發展放飛自我,不要求對仗、平仄、押韻,到南朝時期,詩人開始講究聲律的協調,沈約提出了“四聲八病”說,比如ABCDE,12345。AB與12不能同一個聲調,E和5不能同一個聲調,B和D不能同一個聲調等等。這個理論逐步發展修正,在唐朝,形成了格律,要求詩歌有平仄、對仗、押韻,這一創作區別於古體詩,稱為近體詩。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一聯中的平仄對仗是怎樣的?

繼續用例子ABCDE,12345。在這一聯中,出句的AB是平,對句的12就是仄,出句的CD是仄,對句的34就是平。看幾個例項: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是五言的延展,道理是一樣的,出句與對句的平仄相對(也就是截然相反)。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上下聯中的平仄對仗是怎樣的?

這裡有一個術語叫“相粘”。粘,顧名思義,就是貼在一起。繼續用字母數字舉例:

ABCDE,12345。

678910,EFGHI。

2是平,7也是平;4是仄,9也是仄。這就是相粘。

客路青山外,行

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闊,風正一帆懸。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舟、水與平、岸是一致的。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

山。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原、望、如和船、雪、洲,也是一致的。

什麼叫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在閱讀詩詞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發現這樣的平仄對仗現象,比如:

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家書都是平,烽火應該都用仄聲,但烽是平聲字。

潮平

岸闊,風正一帆懸。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兩這個位置應為平聲,但兩是仄聲。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

事違。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功名是平聲,所對的心事本該都是仄聲,但心是平聲。

這些例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三、五可以允許出現不相對,但二、四、六毫無例外是一定相對的(在五言則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

什麼叫三平尾?

看一首五言古詩:

別友人後得書因以詩贈

劉禹錫

前時送君去,揮手青門橋。

路轉不相見,猶聞馬蕭蕭。

今得出關書,行程日已遙。

春還遲君至,共結芳蘭苕。

這首詩中有兩個三平尾。青門橋,是平平平。芳蘭苕也是平平平。以三個平聲字結尾的句子就叫三平尾。律詩中是需要回避三平尾的,出現三平尾一般判定為古體詩。與三平尾對應的,自然是三仄尾,也就是仄仄仄。三仄尾在律詩中是存在的,比如前面舉例的潮平兩岸闊,還有前不久提到過王維的“朝罷須裁五色詔”,就是三仄尾。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什麼叫孤平?

古人對孤平沒有嚴格的定義,後人提出了兩種看法,第一種認為,一句中除了韻腳外只有一個平聲字,就是孤平。

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

根據一三五不論,第三個字可以用仄聲,所以這個句子變成了:仄仄仄

仄仄平。

最後那個平字是韻腳,所以整個句子裡只有一個平聲字了,這就是孤平。

第二種認為,一句中,兩仄夾一平,就是孤平。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根據一三五不論,第一個字可以用仄聲,所以這個句子變成了:仄

仄仄平平仄。

平聲被左右的仄聲相夾,就是孤平。

律詩中比較忌諱出現孤平,詩人們一般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所以“一三五不論”並不是萬能而適用的。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什麼叫拗救?

創作有時候是一個即興的、自由的過程,詩作難免出現孤平、平仄不符合常規,讀起來不順暢,是拗口的,也叫坳句,這時候就想辦法去解救,解救辦法有兩種,本句自救和對句相救。

先說自救,上面我們提到了一種孤平是:仄仄仄

平仄

仄平。

為解救,我們將第五個字,換成平聲,這個句子變為:仄仄仄

平平

仄平。

放在五言中,出現了仄

平仄

仄平。為解救,我們將第三個字,換為平聲,這個句子變為:仄

平平

仄平。

有兩種句式很像孤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實際這也是一種自救,是為了規避三仄尾的。

常規句式應該是平平平仄仄,當第三個字換為仄聲,變成了:平平仄仄仄。進行錯位補救,將第四個字換為平聲,變成:平平仄

仄。

這類句式很常見,比如紅顏棄軒冕、涼風起天末、回看射鵰處、遙憐小兒女。

再說對句相救,出句的平仄不符合常規時,對句在相對應的位置做出補救。

比如出句是:

平平仄仄仄平仄

對句就該做出補救:

仄仄平平平仄平

看例項: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詩人們嚴格遵守平仄對仗規則嗎?

不盡然。創作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偶然性,甚至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如果得了佳句妙句,那就不是平仄規則能束縛的了。《紅樓夢》中黛玉就說過,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比如崔顥的《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很明顯,平仄有問題。

但這並不妨礙《黃鶴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律詩。

我之前在文章中也提到過,格律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是為了讓詩更好,更美。在創作的時候,你決不能是為了這個添頭去的,那就是捨本逐末,也叫以詞害意。寫作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緒、思想、感悟,當你把想說的寫下來,表達清楚,再用格律讓它變得更加完善。

換句話說,興之所至,無所不為,又何嘗不可呢?那不是律詩,甚至不是詩,又能怎麼樣呢?你是為了表達,還是為了當個詩人呢?

詩詞愛好者請收藏:九個點讓你明白詩詞的“平仄對仗”

——————丸——————-

請關注作者:祁門小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