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不滅,國要亡”竟是魯迅所說?事實是什麼

導語

:一部熱播的電視劇

《覺醒年代》

獲得了眾多好評。因為劇中高度的還原,演員對人物細緻的揣摩,令這部劇成為了今年的良心製作。

演員呈現出來形象真實且動人,比如其中的蔡元培、

陳延年

、李大釗等等。在這其中,魯迅的扮演者

曹磊

可謂是把百年前語言犀利辛辣的周樹人活生生的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漢字不滅,國要亡”竟是魯迅所說?事實是什麼

在劇中,面對

陳獨秀

等人的約稿,魯迅就一語道破當時

《新青年》

雜誌所存在的巨大弊端。那就是,即便文章的觀點是在倡導白話文運動,但在事實上,《新青年》所刊載的文章仍然在採用文言文的方式進行敘述。

隨後,中國的

第一篇

白話文小說

《狂人日記》

就此誕生了。自從開始提倡白話文運動起,他們就一直受到眾多保守派的反對,受到的阻力空前巨大。為什麼筆者要在白話文運動處如此著墨呢?是因為我們今天的文章也和

文化改革

有關。

“漢字不滅,國要亡”竟是魯迅所說?事實是什麼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就出於

魯迅

先生之口。此話一出,在當時可謂是掀起了軒然大波。且不必說在當時,即便是在今天,也有很多人拿著魯迅先生說過的這句話來作為抨擊他的證據。

在思想已經解放至今的今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在那個思想並沒有得到解放的當時呢?但不管出於什麼時代,我們看待一個人的言論時,都不能夠隨意的

斷章取義

,不能枉自斷言,我們來看看魯迅先生的原話是怎麼說的。

“漢字不滅,國要亡”竟是魯迅所說?事實是什麼

這段話出自1936年5月

《救亡情報》

第四期的一篇名為

《前進思想家魯迅訪問記》

的採訪記錄。魯迅先生在採訪中的確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但是在後文中有對這句話具體解釋。在隨後的話中,魯迅先生表示,他希望有一種新型的文字來代替現行的文字。

現行的文字過於繁瑣,已經阻礙了人們之間的交流,也就無法將更先進的思想傳播開來。隨後,魯迅先生又用兩個漢字作為事例。比如說“

”字,是姜。但是這樣的寫法十分的複雜,對於一個讀書不久的孩子來說,很難寫好它。

”字也是如此,書寫過於麻煩,效率自然難以提高。我們不難看出,魯迅先生的言論並非是對中華文化的

全盤否定

。只是在強調對漢字的

簡化

“漢字不滅,國要亡”竟是魯迅所說?事實是什麼

在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在寫作之時採用的是

繁體字

。誠然,複雜繁瑣的繁體字是中華文化沉澱千年的結果,具有深厚的

文化底蘊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但是,繁雜的繁體字的確不適合推廣新文化。因此,簡化漢字

迫在眉睫

。這樣的倡議並不能成為批判魯迅先生的證據。況且,在當時,提出這樣的倡議的並不只有魯迅先生一人。

“漢字不滅,國要亡”竟是魯迅所說?事實是什麼

蔡元培

胡適

、李大釗等人都曾經發出過這樣的倡議。可見這並非是魯迅先生的一己之見,漢字簡化是時代的需要。在當時,要想將先進的思想宣傳到更多人的心中,如果仍然

故步自封

,採用繁體字,那麼沒有長期受過教育的普通民眾將永遠都不會有接觸到新思想的機會。

那麼,新思想就只能夠在上層或者少數的

知識分子

中傳播,而其他的數量眾多且能量巨大的普通民眾就成了一個被忽略的龐大群體。缺少這樣一支龐大力量的支援,僅僅依靠上層階級,那麼反對

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的目標,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何況是建設美好

新中國的美好願景

呢?

“漢字不滅,國要亡”竟是魯迅所說?事實是什麼

結語

:斷章取義是最不可採取的方式。對待事情未知全貌,不予評價是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

自我約束

能力。就像魯迅先生的這句話,常常就有人拿出來用來作為批判魯迅先生的鐵證。

但透過這篇文章我們瞭解到,雖然我們還是要為繁體字的簡化感到惋惜,但總體來說,還是

利大於弊

的。白話文與簡化的漢字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的確享受著它們帶來的益處。漢字簡化運動是

不可避免

的一場文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