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為了讓百姓剃髮,清政府強制執行政策,反抗者遭到了殘忍血腥的鎮壓。這可以說是一段不堪的歷史,如今再提起來,仍舊是觸目驚心。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清政府為何卻強行要求百姓剃髮留辮子?

01 事件的起因經過:

清軍入關不久,清政府為了統治漢人,順治二年六月就規定,全國的官民,全部剃髮,有不服從者,嚴懲不貸!剃髮後,平常的服飾穿束也統統改易,著滿洲衣冠,聽從滿洲制度,這就是所謂的剃髮令。

剃髮令下達之後,地方官員又層層加碼,對於違抗剃髮的百姓,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殘酷政策。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中國有句古話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將其視為人生的一大準則。強行要求剃髮,這不是要違逆祖訓嗎?

再者,在漢人眼中,衣冠和髮式都是引以為豪的“信仰”,滿族清政府要求漢族人改換他們一直延續了千年的習俗和信仰,要求強行推行剃髮令,這無疑是大大傷害了漢民的民族感情。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而諷刺的是,據說,剃髮令的“始作俑者”,是一位漢大臣“提出”的,這個人就是明天啟年間的進士,翰林院侍讀孫之獬。

當時,剃髮令還未下達,上朝時滿、漢官員還是各自著自己的裝束分別而立。而孫之獬上朝時,雖然站在漢大臣這邊,但是卻是剃髮留辮,滿服裝束,為此漢官員還曾罵其“沐猴而冠”不準入列。

而他站到了滿官員這一邊,又被嫌棄,弄得他難堪不已。之後,氣到不行的他,向清世祖寫了一道奏章,請求給漢人剃髮:

“陛下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髮之制獨存漢舊……”

這馬屁拍得可以說恰恰到位,原本多爾袞正有此意,於是,便順水推舟,下達了剃髮令。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因為最初,清軍入關時,多爾袞就曾下發過這樣的命令,要求漢族人剃髮梳辮子。但是無奈於當時的阻力實在太大,畢竟漢人千年以來都是這樣過的,長髮飄飄。

一時之間讓漢人把頭髮剃了,像滿族人一樣,將頭頂四周的頭髮都剃去,只留頂心頭髮,編成髮辮垂於背後,這是許多漢人無法接受的。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正所謂是“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可變”。再者,這對漢人來說,是尊嚴的踐踏,讓漢人剃髮,他們能為了頭上的幾根毛髮拼命。

加上,最初清剛入北京時,尚未穩定立足,要強行執行這個命令政策,難度太大,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清軍不僅拿下了北京城,江南等地皆被佔據,大清江山基本已經穩定,剃頭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必選,因為不剃頭,就要掉腦袋。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許多地方都極力反抗,卻都遭到了血腥的鎮壓。那時因為不願意剃頭而被砍頭的漢人有多少,已經很難再統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鎮壓極為殘酷。

根據記載,當時官兵四處找反抗剃髮的漢族男人,一旦找到沒有剃髮的男人,就將送到軍營中砍頭,早上送去的早上砍頭,晚上送去的晚上砍頭,足於看出其殘忍程度。當時,北京城內,除了和尚,基本上沒有人敢頂著頭髮出門,滿大街都是剃髮留辮子的人。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最後,剃髮和著滿洲衣冠的這條規定,延續到清王朝,最終走向滅亡。

02 大清晚期,“剪辮子”呼聲高漲

大清晚期,許多先進的知識分子紛紛剪去了自己的辮子。

比如魯迅,出了名的反封建,因為不喜包辦婚姻,不喜裹小腳的妻子朱安,結婚沒幾天就丟下朱安“跑”了。魯迅剛到日本留學時,就剪了自己的辮子。剪完辮子後,魯迅將辮子的一半送給客店裡一位使女做假髮,一半送給了理髮匠。

不過,當時的中國,還未完全“去清化”,回到上海後,魯迅又不得不花上幾塊大洋去買一條假辮子。但是,由於夏天太熱,也不能時常帶個帽子,而假辮子露在外面,人多的時候,人擠人,肩挨著肩,就容易將辮子擠掉或擠歪。

最後,魯迅裝了一個多月,索性不裝了,將假辮子扔了。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年輕時的魯迅

不過,在那個年代,除了激進人士和知識分子等,敢像魯迅這樣做得如此決然和義無反顧的人並不多,因為這可是隨時可能掉腦袋的。

魯迅《阿Q正傳》裡的“假洋鬼子”,便是一個例子,

從東洋回到了末莊後,因為剪掉了辮子,結果他的老母親大哭大鬧了十幾場,他的老婆跳了三次井。可以想象,這辮子的重要性。

辮子是大清朝“順民”的標誌,1646年清朝入關後,向全國頒佈強行的剃髮易衣冠令,“

一個不剃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男子剃髮蓄辮,男子剃髮蓄辮,被加以征服與被征服的含義。

而男人為了這條辮子,沒少遭罪。因為辮子需要耗時間打理,是一件極其麻煩的事,整日拖著一條又髒又臭的辮子,味道難聞且累贅。

由於辮子外觀太難看,為此當時的洋人常常挖苦稱其為“豬尾巴”,“豚尾奴”。

1908年,慈禧死了,剪辮開始,之後辛亥革命,爆發的二十天後,政府下令剪辮子。當時,攬軍權的袁世凱首先剪下了辮子,接著是段祺瑞及其其他官員等紛紛“響應”,也都奉行上面的指令剪掉了辮子。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一些人出於各種原因不想剪,也同樣被強制要求。譬如黎元洪因為拒絕剪辮子而被革命黨人舉槍在腦袋上警告,最後他只能妥協道:“改明兒就找個理髮匠,給剪了。”結果,話剛講完,士兵抄去大剪,“咔嚓”一聲就給他剪掉了。黎元洪只得苦笑道“有些像彌勒佛……”

總言之,清王朝被徹底推翻後,剪辮子的浪潮席捲全國,一些早已看不慣的百姓大聲高喊“

改朝換代了,統統剪去豬尾巴辮子!

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許多人紛紛加入到剪辮子行列,當時全國最吃香的行業是理髮店,門口經常排起幾百米的長隊,可謂是門庭若市。

之後,新成立的官府還頒佈了“剪辮令”,

凡不遵守命令,不清剪辮子者,由地方官強制執行。

古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清政府為何強制要求百姓剃髮留辮

士兵們巡查各大街小巷,清查是否有“漏網之魚”。這足於看出,當時社會的反封建、“去清化”的決心。

如今回看這段歷史,可以說是文明的進步。

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分享探討~

圖片源自網路,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

~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讀書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