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最近,有網友參觀畫展時爆出,畫展中描畫袁隆平的畫作惡意醜化袁隆平。

雖然畫作的作者

方力鈞在第一時間釋出宣告

表示沒有惡意醜化袁隆平先生,畫作呈現的抽象

畫風

以及面容的失真只是其個人的繪畫風格

但是網友們並不買賬,指責畫作

“描畫下的袁隆平不敢直視,脫離大眾的審美觀。”

尤其引起網友熱議的是畫像

頭髮後面有一條並不十分明晰的

“線”,網友們將此理解為小辮子。

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為何一條小辮子會引起廣大網友們的強烈反應。

因為這一條小辮子,代表著中國歷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政策,尤其是指清初時期清朝統治者令其統治下的全國各民族,主要是漢族、蒙古族及其他南方少數民族等,改剃滿族髮型,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

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剃髮易服,其實並不只是滿清人的專屬政策,早在

宋代

時期,北方

金朝

就曾

高壓強迫佔領區的漢人剃髮。

金朝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統治中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的封建王朝,女真族也是後來滿族人的祖先,滿族就是由部分繼承了金朝的女真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融合而成的組合體,建州女真努爾哈赤稱汗,國號也為

“金”,為區別於金朝,史稱“後金”。

1124年(金太宗天會二年),金人入主中原,全部佔領中國北方地區,對南人(金元時期對原宋朝境內各族的稱呼)的民族壓迫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強制南人薙

發左衽

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1126年(金太宗天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金朝釋出第一個改俗令:“今隨處既歸本朝,宜同風俗,亦仰削去頭髮,短巾、左衽。敢有違犯,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此時的改俗令主要針對黃河以北的百姓。

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淮河以北均被納入金朝的統治範圍,金朝開始在更大範圍內強制漢族百姓改從女真習俗。

《大金國志

·卷五》載:“六月,行下禁民漢服及削髮,不如式者死。”

根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女真

“其衣服……衣短而左衽。婦人辮髮盤髻,男子辮髮垂後,耳垂金環,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玉為飾。”

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左衽(陝西咸陽元墓出土陶俑)

金朝時期,女真人的髮式,與後來滿清時的髮式沒有太大分別,都是顱頂及兩側頭髮剃光,只留下腦後之發,結成辮子,這與漢人一向束髮於冠頂不同。

自古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有言: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後就不可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自古漢人的服飾規矩是生右死左,即漢人的漢服交領的開口都是右衽,左衽壓右衽,領子呈

y

形,髮式是束髮。

金太宗下

薙髮左衽

剃髮令後,遭到漢人的激烈反抗,使得金人推行的剃髮令並不如後來的滿清徹底

金朝的統治者也做了一些調整和讓步,但是讓步的也僅僅是在黃河以南及江淮地區的偽齊政權,對於黃河以北地區來說,改俗令是不可違抗的。

在嚴厲的禁令下,百姓不得不改變傳統的民族習俗,

“衣裝之類,其制盡為胡矣……惟婦人之服不甚改”。

到了南宋

後期

,南宋的漢人與北方受金人統治的漢人,髮式是完全不同的,南宋的兵將甚至用辮髮來分別敵軍與友軍。

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古代畫作中女真人的形象

明朝末年,遼東女真再次興起,滿族成年男子把前顱頭髮全部剃去,只留顱頂後頭發,編結成辮,垂於腦後,便於山林中騎射。滿族人認為髮辮是真魂棲息之所,視為生命之本,在戰場上陣亡的將士,必將髮辮帶回故里,隆重埋葬,稱為

“捎小辮”。

滿洲貴族

吸取金朝滅亡的教訓,認為要維護滿族的統治地位,就必須在禁止本民族漢化的同時,透過強制手段要求漢民族移風易俗,剃髮易服就是主要手段之一。

後金建國初期,就強令遼東漢人和投降的漢人效法滿族人的髮式,把剃髮作為歸順的標誌。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四月,吳三桂降清,清軍進入山海關,多爾袞曾下令沿途各州縣官民剃頭留辮。進入北京後,清軍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著剃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

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明朝士大夫(右衽)

滿清的剃髮令遭到漢族居民的強烈反對,漢族官員遵令剃髮者僅孫之獬等少數無恥之徒,不少官員甚至護髮南逃,畿輔地區百姓也時常揭竿而起。

考慮到滿清的統治還不穩固,多爾袞被迫宣佈收回剃髮令,在以順治名義的諭旨中說:

“因歸順之民無所分別,故令其剃髮以別順逆。今聞甚拂民願,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茲以後,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

1645年(清順治二年),隨著大順農民政權和南明弘光政權相繼被摧毀後,多爾袞認為天下大定了。

六月,滿清政府再次頒佈剃髮令,規定

“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

七月,滿清政府

頒佈易服令,規定

“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金錢鼠尾:一條辮子,承載著一段民族征服和民族壓迫的歷史

剃髮令在各地引起激烈的反抗,激起漢族各階層人士的反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江陰和嘉定抗清反剃髮鬥爭。

1645年夏,

江陰人民為抵制剃髮令,在江陰典史閻應元和陳明遇、馮厚敦等人領導下

開展

反清鬥爭

前後長達

81天,

“江陰八十一日”。清兵

二十四

萬大軍攜

兩百餘

門大炮圍城,清軍折損

三名

王爺

大將

十八

、士兵損失七萬五千餘人。江陰

全城殉國,無一人投降

,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僅有五十三人倖存。

1645年六月十三日、六月十四日、八月十六日,嘉定人民抗清反剃髮鬥爭先後3次遭到清兵屠城,史稱

“嘉定三屠”。

在清軍的暴力鎮壓下,各地的反抗鬥爭相繼失敗,剃髮易服最終在全國推行。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下剪辮子令,“凡我同胞,允宜除舊染之汙,作新國之民,凡未去辮者,於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淨盡,有不尊者,以違法論。”

參考資料:《遼金史論》,劉浦江著,中華書局。

《南明史》,顧城著,光明日報出版社。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南山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