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很多歷史愛好者都有這個問題:當年滿清入關,為什麼不廢除漢字、強迫八千萬漢人寫滿文呢?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老馮今天告訴你答案。

簡單地說,答案是這樣的:

不是不想

曾經嘗試過

但發現行不通

是的,

其實滿清鐵騎在入關前後,他們確實曾經打算廢除漢字,讓全國八千萬漢人,全部改學滿文

,這就是為什麼,滿清在入關前後,就開始組織學者,將一批漢學經典書籍翻譯成滿文。

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翻譯成滿文的《三國演義》

為什麼要將“漢學經典”翻譯成滿文呢?

直接將“滿學經典”拿給漢人、命令漢人學,不就可以了?

答案是:

因為根本就沒有

什麼“滿學經典”

是的,

因為女真是一個文化落後的民族

,他們沒有多少書,不是說一本書都沒有,而是書籍很少,文化作品很少,即使“滿文”這種文字本身,在滿清入關的時候,也只有45年的歷史,是個新鮮事物,所以,

滿文的書籍,根本就少得可憐

可是,滿清當時發現:

要統治好八千萬漢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保留“科舉制度”。

當時從明朝投降過來的漢人臣子,也紛紛建議滿清統治者:科舉制度,經實踐證明,是可以安定天下的,建議不要廢除。

為什麼?

因為科舉制度,是當時唯一的一個,能把天下讀書人全部鎖到書房裡乖乖讀書的統治術。

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是的,

科舉制度,其實是一個統治術,

它讓全國的聰明人,都擁有一個“考試做官”的夢,而且為了這個夢,這些聰明人的一生,都被困在書房裡,乖乖讀書,再沒心思造反了。

人都是理性的,尤其聰明人,

只要讀書能出頭,那就沒必要造反,滿清統治者只需要搞定了天下的讀書人,那就行了

,而至於全國各地零零星星的江湖土匪,目不識丁,成不了大氣候。

所以,要保留科舉制度,只有科舉制度,才能困住聰明人。

但是,要保留科舉制度,就必須保留浩如煙海的漢文書籍。

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翻譯成滿文的《論語》

這時候滿清統治者想到:把漢字的書,翻譯成滿文,然後,再叫漢人讀,行不行呢?

於是,滿清統治者開始組織學者,將漢文書籍,一本一本地,翻譯成滿文。

其實,早在入關之前,皇太極就提前開始了這個工作,他命令女真大學者達海,著手把《春秋》、《周易》、《禮記》、《通鑑》、《史略》等漢文古籍,翻譯成滿文。

這項翻譯工作,一直持續到康熙(1662年)登基的時候。

康熙皇帝成立了一個名叫“內翻書房”的機構,專門負責把漢學經典,翻譯成滿文,但是終於有一天,“內翻書房”的翻譯小組報告,說,皇上,我們實在崩潰了,幹不下去了,為啥?

因為,根本翻譯不來。

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康熙

為什麼翻譯不來?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

漢文化實在是太厚重了,從四書五經到明朝的各類漢文書籍,浩如煙海,實在是太多了,如果全部翻過來,別說一年兩年,

就是一百年兩百年,都翻不完。

第二個原因:

滿文是一種新造文字,簡單粗糙,而漢文繁雜豐富多彩,

有很多很多的漢文字,根本無法翻譯成滿文,

最經典的,就是漢詩,漢詩翻譯成滿文,一讀,連譯者都吐了。

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翻譯成滿文的《金瓶梅》

所以,滿清的統治班子逐漸發現:

把所有的漢字經典書籍,翻譯成滿文,這事工程量太大,曠日持久,不可行。

於是呢,滿清統治者面臨一個很殘酷的問題:如果強迫八千萬漢人學滿文、寫滿文,那麼意味著,漢人將

無書可讀

是的,無書可讀。

無書可讀,那就意味著,必須拋棄科舉制度,而拋棄科舉制度,則意味著放棄一個被歷史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最經濟的統治術,這顯然是不行。

不但如此,即使皇帝藉助神力,一夜之間把所有的漢文古籍,全部翻成滿文,那麼,要教會八千萬漢人聽說讀寫滿文,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就算當時十幾萬八旗兵,全部下鄉當教師,也教不了八千萬漢人。

漢人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漢人的文化,實在是太厚重了。

算了,認輸了。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滿清統治者決定:

保留漢字。

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不但保留漢字,而且,八旗子弟當中做官的,還要學漢文。

所以,在滿清入關之後的268年曆史裡,八旗官員,不但要學滿文,而且還要學漢文。

不過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越到後來,學習滿文的人就越少。

為什麼?因為在關內十八省這個大地盤裡,用漢字的人數,壓倒性地超過了用滿文的人數,

滿文作為一個弱勢語言文字,在時代的洪流裡,逐漸被淘汰了

。所以到了辛亥革命的時候,八旗子弟裡,能流利書寫滿文的人,已經不多了。

到了今天,絕大多數的滿族都不知道滿文如何寫。

當年溥儀從戰犯管理所被特赦,組織上想安排他去編修清史,說有很多滿文的檔案,需要整理,編修清史這項工作,需要溥儀這樣的人才,你知道溥儀當時怎麼說的嗎?他說:

“我不會滿文”

是的,滿清最後一個皇帝溥儀,他雖然在年少的時候學過一點滿文,但是,四五十年沒碰了,溥儀已經完全不懂滿文了。

滿清入關為何不強迫漢人學滿文?

我們說,

文化落後的民族,往往被文化厚重的民族同化,

溥儀,就是一個縮影。

這就是為什麼,當年滿清入關之後,沒有辦法廢除漢字、推廣滿文。

不是不想,而是辦不到。成本太高,風險太大。

那麼,再問一個問題:當年日本人從清政府手中,拿到了臺灣,日本人為什麼可以在臺灣成功推廣日語呢?

答案是:日本和滿清不同。

當年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是一個文化先進的國家。

是的,明治維新之後,短短几十年,日本當時猛追西方,文化已經很先進了,所以,日本人讓臺灣人學日語,不擔心“無書可讀”的情形,對於當時的臺灣來說,日本是強勢文化。

那麼,我們再開一個腦洞,假設1937年,日本侵略者把我國征服了,試問,是我們同化日本人呢,還是日本人同化我們?答案是:

日本人同化我們

是的,日本和當年的民國不同,

日本是強勢文化

,所以,假設1937年我國投降了,那麼,幾乎可以斷定,我們今天,都是講日語的。

有一些歷史愛好者說,日本人即使征服中國,也會化為中國“第57個民族”,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在1930至40年代的時候,

日本相對中華民國來說,是一個強勢文明

,假如我們的先人投降了,那麼,我們今天,妥妥是講日語的。所以,我們要緬懷我們的先烈,如果不是他們當年豁出去,我們今天,都要學片假名和平假名了。